第12屆陸家嘴6月18日至19日在上海召開。螞蟻金服集團董事長井賢棟在參加“金融科技中心助力金融業高質量發展”主題討論環節表示,上海的國際金融中心是面向21世紀,面向未來建立的,未來金融科技中心應當是政策和機制的創新中心,只有敢于創新,善于創新,立足中國特色,同時適應國際競爭需要,才能更好地引領數字經濟和金融業的高質量發展。

井賢棟表示,上海的國際金融中心是面向21世紀,面向未來建立的。過去的金融中心是以錢和機構為中心,而未來的金融中心應該是人才中心、技術中心、數據中心和創新中心。過去,金融服務是以銷售為中心,未來金融服務一定以人的需求為中心,通過創新為每個個體創造價值,所以這個過程當中有許多的創新。有一句話說得好:“容錯的邊界就是創新的邊界”,金融創新一定是一個守正創新的過程,需要基于客戶價值和實體經濟的需求來創造的,同時要有效防范金融風險,營造一個開放包容的創新土壤。
他認為,未來金融科技中心應當是政策和機制的創新中心,只有敢于創新,善于創新,立足中國特色,同時適應國際競爭需要,才能更好地引領數字經濟和金融業的高質量發展。
以下為嘉賓發言實錄:
井賢棟:陸家嘴論壇今年是第十二屆,圍繞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新起點、新愿景、新使命,上海提出了打造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的新目標,我個人非常看好。因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有三個基因:技術基因、開放基因以及未來的基因。下面我就這三點談談我的認識。
第一,技術基因。金融中心一定是立足于新技術的。在上海的周圍,如果我們劃一個半徑的話,和世界上其他大城市相比,以上海為中心的區域一定是新技術和新應用最為活躍的區域之一。現在我們去歐洲、美國打車,很多時候用的還是現金或者信用卡,但是在中國,甚至東南亞,都是刷手機,我覺得我們不能小看這一點區別。打車這樣一個應用把新技術活躍的全球熱力圖反映了出來。
金融中心一定是新技術快速發展的結果,而中國上一次作為世界經濟的重心的時候還是在16世紀明朝的時候,那時候還沒有全球金融的概念,后來17世紀荷蘭因為航海技術起來了,荷蘭成為金融中心,再后面是英美,每次金融中心的更換都是技術變革帶來的。當前正是新一輪技術變革的關鍵時刻,尤其這次全球的新冠疫情的蔓延,社會經濟正在發生著全領域數字化,全鏈條數字化的趨勢,數字化的生活習慣對于消費者而言,正在廣泛地深入我們的生活;對于企業而言也正在經營全面的數字化;對城市治理而言,城市的治理、城市的運營也正在全面數字化。
區塊鏈是在整個數字經濟時代解決信任問題的最佳方案,區塊鏈是重構生產關系的技術,而其他的技術比如AI、云計算都是生產力的技術。經濟活動中最常見合同流轉,“螞蟻鏈”就推出了區塊鏈電子簽約,實現鏈上簽約不可篡改,不會丟失,自動履約,代碼編寫到了合同里去,多方信任機制一次性解決。
在過去,多方的信任鴻溝非常巨大,現在可以忽略不計,生產關系的解放會釋放出巨大的生產力。社會加速數字化的同時,資產數字化浪潮也在全面開啟,不僅是應收賬款、債權等金融資產,版權、票據、倉單等非金融資產領域,過去的交易模式依賴大量的線下基礎設施。未來區塊鏈技術可以打造更可信的數字資產流轉,實現從信息互聯網到價值互聯網的更迭。因此我建議上海加大支持力度,推動區塊鏈等數字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的突破,建設數字經濟時代的信任新基建,這是第一點。
第二,開放基因。中國現在正在開放的新起點上,過去40年我們的開放更多地是把海外的資金、人才技術引進來,我覺得未來的開放應該是中國的資金人才技術要走出去。在全球范圍內的資源配置才能成就全球的金融中心。上海建設全球金融科技中心一定要請進來和走出去并重,形成雙向開放的格局。同時對內注重面向不同市場主體的開放。
支付寶積極參與金融科技“出海”,至今已經構建了支持中國跨境電商覆蓋全球的移動支付網絡,我們幫阿里的速賣通平臺上數百萬中小微企業出口到全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平臺上實現全面的收款,支付結算服務。我們還為中國游客去全世界60幾個國家提供方便的移動支付服務。我們和東南亞很多國家合作聯合開發、共同建設10多個當地的數字錢包。下一步支付寶還將和上海一道注入開放和全球化的基因,積極走出去,參與全球新金融體系的基礎設施建設。
昨天我聽了幾位領導的發言,態度非常開放,非常具有全球視野,易主席提到“資本市場重大改革創新措施在上海的先行先試”。中國的金融科技在應用能力、風控能力方面都走在世界的前列,上海應該充分把握優勢,先行先試。全面推動中國的金融科技以上海為基地出海,構建新金融時代全球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第三,未來基因。上海的國際金融中心是面向21世紀,面向未來建立的。過去的金融中心是以錢和機構為中心,而未來的金融中心應該是人才中心、技術中心、數據中心和創新中心。過去,金融服務是以銷售為中心,未來金融服務一定以人的需求為中心,通過創新為每個個體創造價值,所以這個過程當中有許多的創新。有一句話說得好:“容錯的邊界就是創新的邊界”,金融創新一定是一個守正創新的過程,需要基于客戶價值和實體經濟的需求來創造的,同時要有效防范金融風險,營造一個開放包容的創新土壤。
所以,未來金融科技中心應當是政策和機制的創新中心,只有敢于創新,善于創新,立足中國特色,同時適應國際競爭需要,才能更好地引領數字經濟和金融業的高質量發展。這是我的分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