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不減肥
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徒傷悲
一轉眼,就已經到了下半年
因為疫情的原因
許多小伙伴的運動健身計劃都被擱置
自5月學生復課后
不少老師和同學反映:
近40%的學生感覺自己“變胖了”
到底能不能運動?
怎樣運動才是科學的?
在昨天參加“浙商大講堂:浙里有愛,健康同行”論壇上時,張文宏又一次建議大家出門運動。他認為,大家沒必要整天一個人疑神疑鬼的,廣大市民可以盡情出門跑步、健身。
盡情出門跑步
不用擔心疫情了嗎?
疫情難免引發人們情緒恐慌,不過張文宏認為,中國的疫情防控做得很好,大家應該安心做事、努力干活。“大家要多關心自己能控制的事情,比如明天去不去跑步。中國的疫情防控做得很好,不用瞎操心。”
“不少人很焦慮,今天擔心北京,明天擔心哪個省,操這個心干嘛?只要我所在的城市沒有病例,就不用你操心。當然,如果有病例進入醫院,沒有被發現出來,那醫院的院長就下臺了。你記住這點,醫療系統搭建的防線,是疫情防控最后也是最牢固的防線,這就是底線思維。我們有決心做到疫情防控的‘四個零’。”
“真正保持高度警惕的事情,留給我們醫生,留給我們醫系統。如果你稍微有點不舒服,就去醫院檢測,這是起碼的警覺性。然后,你要加強運動,鍛煉身體,增加自己的心肺功能。”
保持運動,要出汗!
像談戀愛一樣慢悠悠,不行的
在活動上,張文宏介紹,病毒考驗的是一個人的心肺功能,“想要有好的心肺功能,就要定期運動”。
張文宏表示,現代人要學習原始社會人類的原始狀態:吃得不是很飽,餓不死,吃得成分確保有充分蛋白質,也能保證營養的多樣性,然后吃完還要出去捕獵抓魚去干活。
“面對病毒,靠什么活下來?就是靠心肺功能。好的心肺功能,需要定期運動來保持,所以,我們一定要運動。”
張文宏強調,“只有適度運動,才能讓我們保持很好的應激狀態。如果我們一天到晚就是宅在家里吃吃吃,那么身體里的胰島素越來越少,免疫力也下降。最好,一周能保持兩次運動,具體什么運動項目,跑步、打球,自己選擇——但有個基本條件,是出汗。達不到出汗的效果,像談戀愛一樣慢悠悠兜馬路,這個不行的。”
同時張文宏也建議科學運動,“我們的身體需要折騰,也不能瞎折騰,大多數挺個大肚子的中年人,不適合立刻跑全馬42公里。這樣的心肺功能,跑1/10馬,甚至1/100馬就夠了。”
為了喊你出門運動
張文宏操碎了心
小觀注意到,這不是張文宏第一次呼吁大家走出家門鍛煉身體。
我們要開始動起來
6月22日,張文宏在《第一財經》節目采訪中表示,他對北京疫情掌控有信心,沒必要因此再把孩子悶在家里——注重心智鍛煉的中華民族,在下一階段更要關注體魄的強健。
他呼吁青少年早日恢復體育鍛煉,并給出了選擇運動的標準。
“大家不要因為這件事情(北京疫情)阻礙了讓孩子出去運動的可能性,又開始全部悶在家里,我們要開始動起來。”
“運動的時候要符合防疫要求,不過可以不戴口罩,哪有進行有氧運動,讓你戴一個密閉的口罩,這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缺氧。”
“我們要創造一個環境,設計一些能夠保持社交距離、增加通風環境的戶外體育運動,用常態化的體育運動強健國人體魄。”
“太想在暑假有時間陪兒子跑步打球”
6月21日
“戰疫新常態下的青少年體育與健康”在線論壇上
張文宏也曾袒露心聲:
“太想在暑假有時間陪兒子跑步打球”
▽
論壇上,中國第一枚冬奧會金牌得主、北京冬奧組委運動員委員會主席楊揚透露,自己只要不出差,每天都會安排專門時間,陪伴兩個孩子一起運動。聽聞此言,張文宏“羨慕嫉妒恨”。
他透露:“臨床醫生要站在病床邊,現在我能陪孩子打打球、跑跑步的時間非常少。我非常希望疫情早點過去,回到正常情況。暑假馬上來了,我希望能有更多時間和孩子一起運動。”
“之前我特別盼望學校趕快復課。疫情之下,學生剛回學校,一開始體能肯定下降,甚至智力水平也有下降。考試成績,會有體現。”
張文宏認為,近期零散性病例的出現,并不代表叫停體育運動,“接下來的體育運動,首先要滿足疫情防控的要求,比如盡量選擇戶外通風的環境等。其次,運動肯定不能戴口罩。有氧運動就是提高人類的心肺功能,戴口罩運動實在太搞笑,還會傷害身體。目前,中國大多數城市的風險都很低,只要有空曠的環境、打籃球選擇通風好的場館等,就算有點距離、有點身體接觸,都是沒關系的。”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原創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作者: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