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中午,人民日報在社交平臺發文,宣布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關閉了近半年的電影院,在7月20日終于可以開放營業了。

通知中寫道,低風險地區在電影院各項防控措施有效落實到位的前提下,可于7月20日有序恢復開放營業,但中高風險地區暫不開放營業。

通知發出后,以萬達影業、金逸影視、光線傳媒等為代表的影視股在7月16日下午開盤時迅速沖上高位,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截止到7月16日收盤,這些股票又紛紛回落。其中除萬達影業收盤漲1.11%外,其他影視股均下跌不少,其中唐德影視下跌7.33%,金逸影視下跌8.06%,光線傳媒下跌8.61%,甚至盤中一度跌停。明明影院開放營業是利好消息,為什么會是這樣的結果呢?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影院恢復營業,有4條要求,其中三條是影院在恢復營業后馬上將面對的難題,下面就來逐一分析。

首先,影廳座椅扶手、3D眼鏡等每場消毒一次。這一點給影院增加了不少人力物力的負擔。標準影廳平均有150個座位,而IMAX、中國巨幕等影廳,基本都在300座位以上,根據要求每一場影廳和座椅扶手都要消毒就會增加人力物力負擔,原本影城安排兩名清潔工,這樣一來清潔工的人數就要翻倍,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仔細的消毒。
第二點要求是未戴口罩和體溫超過37.3度以上不得進入,這一點其實很好解決,只要影院在檢票口監督戴口罩情況和測量體溫即可。第三點要求是原則上不售賣零食和飲料,影廳內原則上禁止飲食,這一點對影院的影響就很大了。

影院是很傳統的也太,幾乎沒有多元化經營的能力,收入主要依賴于電影票房,但隨著租金逐年提高和人力成本的逐年遞增,僅靠票房收入只能是維持影院日常運轉,影院創收一部分來源于陣地廣告,另一部分就是賣品,而賣品以爆米花和可樂為主,一家正常經營的影院,這部分的收入大概能占到影院總收入的15%-20%左右。不售賣零食和飲料,這一部分收入為零,影院很難實現盈利。
而第四點要求為日排片減至正常時的一半,并且每場不超過兩個小時。這個要求讓影院經理完全笑不出來。
由于近年來電影市場發展很快,影院數量也呈井噴式發展,新開影院也從最初一兩年就能收回成本,變成如今要六年甚至更久才能收回成本,并且是以影院正常營業為大前提。而日排片減半,相當于把影院票房收入至少砍掉了三分之一,加上恢復營業后沒有重量級大片做支撐,會進一步影響上座率,所以影院很可能將面對營業后虧損更多的困境。

而每場不超過兩個小時則會過濾掉一部分電影,此前計劃影院恢復營業后,會有《流浪地球》、《哈利·波特》等電影以不分賬的形式提供給影院放映,但每場不超過兩個小時就會將這些影片過濾掉。另外,這也給即將上映的新電影設定了一個門檻,時長超過2個小時的可能還要再觀望一下。

最后一個困難,是目前除了電影《第一次的離別》宣布在全國影院復業第一天上映外,其他電影出品公司均未表態。
?

這也意味著,原定春節檔上映的《唐人街探案3》、《緊急救援》、《姜子牙》等電影不會在影院恢復營業后馬上上映,沒有重量級大片的支持會影響觀眾走進影院的興趣,影院吸引客流并不容易。
因此,表面的利好其實不見得是真利好,這才導致影視股的普遍下跌。當然,不管怎么說,能夠恢復營業,影院總算看到曙光,相信用不了太久就會全面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