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以來,市場快速上漲。普漲行情之下,買入即獲利讓投資者的入市熱情高漲,首募規模兩三百億元的基金重現江湖,基金史無前例地登上微博熱搜排行榜。巨大的財富效應之下,股票投資成為民眾熱議的話題。
當所有人買入即獲利的時候,往往也是最需要警惕的時候。果不其然,7月14日之后市場開始大幅調整,不少盲目追高的投資者遭遇當頭棒喝。
把眼光放遠,近期市場的快漲急跌,僅僅是小浪花而已。但是,對于很多投資者來說,需要對投資風險保持高度警惕。
風險和收益從來都是一對孿生兄弟,但是我們大多數人只看到了豐厚收益的前景,而忽略了獲取收益的復雜過程,把投資當作是件非常簡單的事情。
查理·芒格有一句名言:投資并不簡單,認為投資簡單的人都是傻瓜。事實情況正是如此。看似沒有門檻的投資,其實隱含著很高的門檻。幸存者偏差的緣故,在市場上行期,很多聽小道消息甚至看錯代碼買入股票,依然能夠賺到錢,久而久之就會給人以“投資很簡單”的錯覺。
投資怎么可能如此簡單呢?君不見太多太多的投資者,憑借運氣賺來很多錢,到最后都憑本事虧回去了。在牛市中,更多人好像還沒賺到錢就站在山頂了。格雷厄姆總結得十分精辟:牛市,是普通投資者虧錢的主要原因。
如何做到不虧錢?首先需要明晰投資的風險。投資最大的風險,是本金永遠喪失的風險。就像過去幾年很多P2P平臺一樣,投資者想的是獲取收益,對方想的是投資者的本金,最終導致本金的永遠喪失,這是投資最大的風險。
對于股市投資者來說,讓本金喪失的最快途徑,就是在牛市買入垃圾股。通常而言,在熊市中賺錢效應缺失,趨勢投資者已經遠離市場,大家更看重價值,垃圾股幾乎是無人問津的。但在牛市中,幾乎所有的股票都會上漲,垃圾股憑借概念炒作,漲幅往往會更大,讓很多投資者追捧。不過,當牛去熊來,潮水退了之后,才發現自己已經在裸泳了。
在2015年的牛市行情中,很多垃圾股迎風起舞,甚至制造出恢弘的概念。例如信威集團,曾經揚言要在尼加拉瓜挖運河、以色列放衛星、東南亞挖礦、烏克蘭造航空發動機等,在投資者蜂擁追逐之下,最高市值超過2000億元。當牛市過去之后,短短幾年時間,信威集團已經被暫停上市,高位買入的投資者,承擔了完全無法挽回的本金損失。回過頭來看,當初信威集團粉飾的故事,幾乎是明顯的套路,但在牛市中就會有大批投資者相信并買入。
投資的源泉是上市公司,這是獲利的根本所在。從過去幾年績優基金的表現看,長期業績優異的基金,無不將上市公司質地放在第一位。回望2015年的牛市,一大批業績優秀公司的股價早已越過當年高點,而很多垃圾股的股價已經永遠回不去了。
牛市,更要遠離垃圾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