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相當于在十字路口,對下半年政策以及工作目標定調。它將深刻地影響了A股下半年的布局,尤其政治局會議提及的“內循環”,如何投資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重要信號:貨幣政策大方向不變
格上研究中心認為,會議釋放了6個重要信號:
1?中央對上半年的經濟增長答卷非常滿意;
2?下半年貨幣政策寬松大方向未變,但幅度略有邊際收緊;
3?財政政策將“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去掉“積極”二字,新增了“注重實效”;
4?加快形成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5?房地產調控基調延續不變,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
總體來看,目前,A股市場投資者最擔心的是,未來流動性是否會收緊,因此,市場最想從這次會議中得到的信息大概是關于貨幣政策走向。
對此,格上研究中心指出,相比4月政治局會議,本次貨幣政策主要呈現幾個方面變化:
1?去掉了運用的具體手段(運用降息、降準、再貸款等手段),新增“精準導向”;
2?更加強調結構性,“新增融資重點流向制造業、中小微企業”;
3?從具體的“貸款利率下行”的要求轉為更為寬泛的“綜合融資成本下降”;
4?貨幣供應量和社融增速從“明顯高于去年”變為“合理增長”。
粵開證券認為,會議對于貨幣政策取消了此前“降準、降息”的用詞,同時提出社融規模合理增長,貨幣政策未來可能會保持中性偏緊。
興業證券認為,會議顯示,貨幣政策“量”總量轉結構,支持制造業、中小微,“價”明顯降低融資成本,下半年重點關注方向。
天風證券指出,會議雖然沒有提到降準降息,但貨幣政策已經實質收緊兩個月,后續大概率維持平穩,不是市場的主要矛盾。無論是增量資金規模還是成交量,6-7月都有明顯提升。說明本輪上漲的流動性并非來自銀行間市場。并且,央行的貨幣政策基調在5-6月連續收縮以后,再進一步大幅收縮的可能性已經非常小。
而會議也傳遞出,信用從全面擴張,轉為精準投放,市場存在一定信用收緊預期。
“內循環”買什么?
會議的重要亮點是提出“內循環”。
粵開證券指出,政治局會議研究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內循環成為會議亮點。對于未來的形勢,會議指出了,“當前經濟形勢仍然復雜嚴峻,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在宏觀經濟政策方面,會議提出了“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深化改革開放,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大力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
天風證券認為,再提國內大循環,大概率將成為又一個貫穿中長期的重磅政策主線。但“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不意味著閉關鎖國,而更多是對可能出現的極端國際局勢的應對,落腳點在于刺激內需和產業升級兩端。
天風證券建議,從消費回流和消費升級、城市化建設(城市集群)、糧食安全和能源安全、完善供應鏈體系四個方向挖掘投資機會。
廣發證券認為,“內循環”有六大方向投資機會:
1.消費內循環:在擴大內需的戰略基點下,實現消費的品質與升級(免稅、國潮、電商、游戲);
2.制造內循環:產業升級和高端制造帶來制造業ROE的抬升(新能源、軍工、機器人);
3.科技內循環:科技補短板中自主安可具備更強的爆發力(半導體、生物醫藥、云計算);
4.投資內循環:“兩新一重”擴大有效內需(新基建:IDC/工業互聯網,老基建:建材/機械);
5.服務內循環:加強現代服務業發展,提升第三產業規模和利潤率(醫療服務、社會服務、物業、快遞);
6.金融內循環:更好服務實體經濟(金融IT、頭部券商)。
廣發證券認為,當下是牛市中期,要布局內循環。每一輪牛市都有其主線或者“成長故事”,新冠疫情進一步催化全球政經環境變化之后,“金融供給側慢牛”的主線更為清晰:泛化的自主可控“內循環”。當前建議繼續“估值降維”,在牛市貝塔主線泛化自主可控中尋找估值相對合理的龍頭企業,兼顧疫情受損鏈條業績修復順周期中的阿爾法:
1.消費內循環(免稅休閑服務、小家電);
2.制造投資內循環(軍工、光伏、建材、重卡、);
3.科技內循環(金融IT、新能源汽車)。
4.主題投資國企改革(上海、深圳)。
興業證券指出,要在持久戰中把握內循環機會,把握“鍛長板”、“補短板”雙輪驅動的投資機會。此前投資者將產業政策過多聚焦于新興產業補短板、“卡脖子”方向。此次年中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鍛長板”(周期制造中的核心資產,有色、化工、機械等)。中長期看,經歷了改革開放40年發展,我們在諸多傳統產業上已經誕生了一批屹立于全球的龍頭公司,這些公司有望在未來國家“鍛長板”的支持下,得到更多發展機會,加速強者恒強。短期,經濟從“通縮”轉向“復蘇”,疫情沖擊,周期制造等藍籌方向的核心資產有望持續景氣。
此外,“補短板”(醫藥、消費電子、新能源車、半導體鏈、5G應用的工業互聯網、信創等),“十四五”規劃、遠景目標有望出臺,“卡脖子”、“補短板”等大創新科技成長方向,持續受到政策催化、業績改善的催化。中長期來看,挑選業績與估值匹配,實質性能夠看到業落地的諸多我們經濟轉型方向,與優質企業共成長。短期看,結合中報挑選業績與估值匹配等因素,可能需要經過一段時間充分換手,微觀結構籌碼充分交換后,再度迎接科技成長“唱戲”機會。
格上研究中心表示,從政策確定性以及盈利景氣度進行綜合考慮,下半年的主線主要有三條:
1) 業績相對趨勢決定了長期市場風格,新經濟仍將占優:5G、TMT、新能源汽車;
2) 隨著經濟數據回升,市場風格會更加均衡,基建產業鏈以及地產竣工產業鏈會持續:建筑材料、建筑裝飾、工程機械、化工等行業景氣度向好;
3) 提升內需消費層面,食品飲料、家電、汽車、醫療等。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責任編輯:李劍華 實習生:郭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