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重大的發展和改革戰略往往對A股投資產生重大影響,是我們跟蹤和關注的焦點。

近年來,以“美麗中國”、“一帶一路”、“供給側改革”等關鍵詞為代表的發展方向為A股相關板塊帶來了許多投資機遇。今年5月以來,面對國際疫情新變化和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大循環”開始成為新的熱點詞匯。中國新的發展大戰略正在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國內大循環”被提出有著特殊的背景,當前國際環境不確定性增強。首先,海外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近期印度等地新增確診病例持續上升,世界經濟面臨深度衰退;其次,美國疫情嚴峻,經濟大幅衰退,特朗普在民調中的支持率大幅落后于拜登,通過在外交、地緣政治、科技等領域對華強硬來拉攏選民成為特朗普的“救命稻草”。而從GDP構成來看,出口、投資與消費三駕馬車中,投資和消費成為發力的著重點,在全球疫情高發的階段,國內大循環成為主流。7月30日召開的高層表示,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會議特別強調要加快構建以“內循環”為主的“雙循環”格局,不僅是實現經濟穩步增長的客觀要求,也是維護國家安全的必要保障。

從高層以上表態中,我們預計國內大循環為資本市場帶來的投資機會主要在以下方面:
第一,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其中,從投資的角度來看,今年的重點任務是“兩新一重”,即“新基建、新型城鎮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
從消費品的角度,中國的家電等行業是中國傳統出口比較多的領域,很多上市公司以出口為主,在國內消費升級,國產品牌品質提升的大背景下,部分能夠出口轉內銷的可選消費和工業品甚至可能會獲得更高的毛利。

從服務業的角度來講,中國過去幾年,出海消費、購買海外服務需求旺盛,中國買家是全球服務業最重要的買家。而疫情和國際政治格局都將會明顯影響中國居民的服務消費,在這樣背景下,如何在國內疫情得到很好控制后培育“國產服務”,也成為政策的一項重要議題。在這樣的背景下,影視、酒店、旅游、餐飲、航空、教育、游戲等領域,有望獲得更多的政策支持。
第二,從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國產替代和供給安全的角度看。在當前疫情影響全球供應鏈,中美貿易摩擦的大背景下,從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國產替代和供應鏈安全仍然是最重要的投資領域,包括但不限于芯片、操作系統等。

綜上所述,我們建議大家重點關注確定性相對較高的家電、文娛、航空等消費領域;5G、半導體、新能源、網絡安全等科技領域以及建材等基建領域的投資機會。
資料來源:澤平宏觀、安信證券、招商證券等
重要提示:本文內容僅為投資顧問個人觀點,不代表公司立場,僅供參考。文中個股均基于公開資料梳理,不作為推薦,不構成具體投資建議。股票歷史走勢也不能代表未來趨勢。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文:郝琛 S144061609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