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互聯網的使用,相信作為二十一世紀的人類,一般都是比較得心應手了,而在這么多年的不斷發展當中,中國自然而然也是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互聯網用戶之地,無數的互聯網公司都想扎根于此,拿下中國如此龐大的互聯網需求市場。
在現在我們的日常所使用到的基本也都離不開互聯網,無論是購物、點外賣、工作還是娛樂,都需要用到各種互聯網公司開發的App,但是其中的用戶安全隱私問題,悄然的浮現了出來,APP也能偷聽用戶說話,然后發放精準廣告?官方的回應來了。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么一個經歷,在某個APP搜索一款產品或者是在語好友聊天對話的之后,再到另外一個網購平臺上的時候,就會出現你所談論到的產品廣告,甚至是在現實中與人談話之后,手機也會出現相應的產品廣告,讓人毛骨悚然,這APP都偷聽到了這么猖狂了?
在這個問題廣泛出現后,也得到了官方的確認回應,目前手機APP監聽或者是窺探手機用戶隱私確實是可以做到的,但是想要做到偷聽用戶說話然后精準的發送廣告,幾乎是不可能的。
想要做到這一點,背后需要付出極大的人力物力,無數的大型服務器以及數據支持,也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風險,而我們在使用互聯網APP當中之所以會存在這種類似于監聽的行為,一切就都是大數據算法所作的“祟”。
大數據算法會核定你的日常使用習慣以及產品分析再給你推送產品,或者是兩個APP是有關聯的,一旦在一個平臺搜索產品,另外一個平臺也是會出現的,這一切都是大數據算法,也只能感慨,大數據時代之下,沒有隱私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