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拜登正式簽署了1.9萬億美元的新冠經濟救助計劃,年收入在7.5萬美元以下的美國個人和年收入在15萬美元以下的夫婦,美國政府將直接無償發放1400美元。
不少美籍華人在社交媒體上展示他們收到的救助金,我倔強的說我一點都不羨慕,畢竟,2020年,我們已經消滅了極端貧困,這才是跨時代的壯舉,這是中華民族古老智慧的體現。
但不知為什么,我感覺到鼻子有點酸,我想一點是今天風大的緣故!

這1400美元,有些流入了股市,有些變成了房產,而絕大多數變成了直接的購買力。且看近期美國的火腿肉和新鮮雞肉,同比漲幅都超過16%。
更恐怖的數據還在后面,3月,國際高粱價格同比上漲82.1%,國際玉米價格同比上漲45.5%,小麥價格同比上漲19.8%。
這固然有美國干旱的影響,但熱錢的影響已經開始體現了出來。
通貨膨脹近在眼前。
通貨膨脹和物價上漲

首先讓我們區分一下通貨膨脹和物價上漲。
通貨膨脹是一種貨幣現象,因為市場上流通的錢太多,所以推高了物價,對應的是貨幣貶值,錢不值錢
而物價上漲,有可能是供應緊張導致的,這時錢還是值錢的,所以不是通貨膨脹;
當供應不緊張,但是物價還是上漲時,就是錢貶值了,這時就是通貨膨脹了。
美國一共放了多少水
除了1.9萬億美元的經濟救助計劃之外,拜登政府還計劃追加2到4萬億的基建投資,據美聯儲的數據統計顯示,最近10個月,美國通過降息、購買國債等方式一共印了23萬億美元的紙幣。
至此,美國國債迅速擴張到28萬億美元,每年的利息大約為7000億美元,美國國債已經達到美國GDP的130%。
研究中外股市歷史的同仁就會知道,一個國家的股市總市值與它當年的GDP的比值,大致反映了股市的高估與低估、瘋狂與恐慌、興奮與悲傷。
一個國家的國債和它當年GDP的比值,也有類似的作用,特別是當其比例超過100%之后,往往預示的是經濟衰退很快就會到來。利息實在太高了,大多以還不起收場,歐豬五國的次貸危機就是這么來的。
對全球市場和A股的影響
國際高粱價格同比上漲82.1%,國際玉米價格同比上漲45.5%,小麥價格同比上漲19.8%。這是美國放水對全球影響的最直觀體現,作為大宗商品計價貨幣的美元,就是可以全球的耍流氓。
據2021年1月份的數據,全球的M2數據大約為221萬億美元,其中,美國的M2為19.39萬億美元。假設美國后期通過3萬億美元的基建刺激計劃,那么這一項投資計劃表面上將使M2增長15.4%,但是在全球的外匯儲備中,美元占的比重為62%,這樣的情況之下,這3萬億美元最后是全球來買單,對美國的實際影響只有14.2%,也就是實際影響部分大約為4260億美元。
看了上面的話,大家應該就能明白為什么美國對歐元區那么敏感,對一帶一路極盡打壓,一切都是因為利益。
別的國家放水都是把自己的房子淹了,而美國放水,把別的國家的房子淹了,把自己家的花和菜地澆了,只是不小心淹了客廳的地板而已。

巴西、土耳其、俄羅斯應該深有體會,貨幣泛濫實在太嚴重了,居然在經濟如此糟糕的時刻宣布了加息。
什么叫強大,這就叫強大!
所以很多國家對待美國的QE(量化寬松),就像懷春的少女:擔心他不來,又擔心他亂來!
美國印的這23萬億美元,一部分給了老百姓購買生活用品、一部分進入了股市,推高了美股,一部分進入了房地產,推高了房屋價格,一部分進入了大宗商品市場,所以各種金屬、農產品等價格大漲。
重要的是,影響是全球性的,全球的資本市場都在盯著美債十年期的收益率水平,大家預期的是,通貨膨脹馬上要來了,這樣一來,美國必然會加息或者通過縮減資產負債表的方式收回部分熱情,資本市場的好日子要結束了。

尋找其中的投資機會
投資,講究的是預期,所以即使通貨膨脹還沒到來,美聯儲也在安撫市場2023年不會加息,但市場并不相信,更相信實實在在的數據。
不過,我認為即使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飆升到2.5%以上,2008年的經濟危機也不會重演,畢竟,人類一定會從錯誤中吸取教訓。特別是中國堅決不向美國開放金融領域,阻止美元人民幣的自由兌換,我們也就沒有了被收割的風險。
未雨綢繆還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真正的通脹來臨之前,把你的現金和存款盡量換成保值增值的資產、不提前透支消費、踏實穩定的工作……。
通貨膨脹并沒那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