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房子我看房的時候還好好的,搬進來三天就漏水了,她肯定是故意租給我的,必須賠償損失!“我說了按天算房租,剩下的租金可以退給她,但是她又不搬走又不付房租,占著我的房子兩年多了!”
一起因租房引發的糾紛
兩人都覺得自己占理
這起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案件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案情摘要
2019年,朱某從姜某那兒租了一家店面,雙方簽訂為期三年的租賃合同,朱某當即支付了一年的租金及押金。合同簽訂后朱某開始裝修并進購了部分貨物,誰知只過了三天,朱某就發現墻壁上有大量滲水的痕跡,墻壁發霉,于是她找了房東姜某理論,要求姜某將漏水的墻壁維修好。
姜某找來的維修人員告知兩人漏水問題無法解決。朱某想繼續承租,自己找來了更專業的維修人員,維修人員告訴兩人,如要完全做好防水,需要費用一萬多。姜某表示她要在完全修好后才愿支付維修費用,朱某覺得自己是租戶,不應當墊付維修費用,于是維修的事情不了了之。
姜某提出可以將這段時間的房租扣除,剩余房租退還,兩人解除合同。朱某不同意,稱自己已經開始裝修并著手開店的準備事宜,因姜某隱瞞在先造成了自己的損失,姜某理應賠償損失。最終兩人并沒有商量出一個解決方案,朱某的貨物依舊堆放在店面內。
一年過去,朱某沒有搬走,姜某要求朱某騰房或者繼續支付房租,朱某要求姜某賠償損失,兩人經社區協調無果。經過兩年,雙方仍在僵持,姜某將朱某訴至柯城法院,要求騰房并支付租金。
法院處理
開庭前,經過多次溝通,承辦法官理清了兩人的“理”:朱某堅持要求姜某賠償裝修和貨物損失,并提出反訴;姜某認為朱某占用店面至今既不付租金也不騰房,到哪也說不過去。兩人據“理”力爭,互不相讓。
開庭中,承辦法官仔細詢問兩人案情,最終固定事實:姜某知道自己的房子多年漏水,略經修繕就租給朱某,并未告知漏水隱患,房屋漏水至今。朱某租賃房屋幾天后就發現漏水問題,后堅持要求姜某修繕,在得到無法維修的答復后一直占用店面。
開庭后,承辦法官分頭做兩人工作,告知原告未明確告知租賃物可能存在的瑕疵即出租,不符合誠信原則,且出租人應當履行房屋的維修義務。又對被告釋法明理,即使房屋存在漏水問題,占用房屋不付房租的行為也不是最佳的維權方案,因為守約方也有防止損失擴大的義務。
最終經過耗時一天的庭前調解、開庭審理、庭后調解,雙方終于達成調解協議:姜某當庭退還朱某部分押金1800元,被告朱某于2021年8月4日前騰退店面,雙方簽訂的房屋租賃合同解除。
法官說法
結合《民法典》合同編的相關規定,當事人應當遵循誠信原則履行合同義務。如果雙方在合同中未對修繕義務作出約定,那么出租人應當承擔租賃物的維修義務。本案中,承租人朱某發現房屋漏水,可以請求出租人姜某維修,如果姜某不履行維修義務,朱某可以自行維修,并要求姜某負擔維修費用。因維修租賃物影響使用的,可以主張相應減少租金或者延長租期,造成其他損失的也可以要求出租人賠償。但是,對于沒有采取適當措施導致損失擴大的,不得就擴大的損失請求賠償。朱某在發現房屋漏水后仍然將大量貨物堆放在店面內,對于損失的擴大亦存在一定的責任。故雙方在法院的主持下達成了上述調解協議。
根據房屋受影響的程度,如達不到租賃使用的合同目的,承租人可以主張解除合同。本案中,如果房屋漏水嚴重影響店面的經營使用,除前述維權方式外,朱某也可以選擇解除合同。
來源:柯城法院、柯城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