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2021金融街論壇年會”上發表主題演講。在演講中,易會滿回應了新股發行注冊制改革、北交所定位和債券市場發展等話題。
圖片來源:證監會發布
重點內容:
注冊制絕不意味著放松審核要求
實施注冊制必須立足國情市情,不能簡單搞“拿來主義”
加強對特定敏感領域融資并購活動的從嚴監管
建立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責任機制和制度體系
繼續大力深化簡政放權,加強輿論宣傳引導,傾聽市場聲音,提升監管透明度
要發揮好北交所的“龍頭”撬動和“反哺”作用,不斷做活做強創新層和基礎層
規范公司信用類債券發行定價機制
健全有效的債券融資約束機制,防止高杠桿過度融資
進一步壓實中介機構責任,完善債券承銷、評級等業務執業規范
要加強債市統一執法,嚴厲打擊欺詐發行、“逃廢債”等違法違規行為
實施注冊制不能簡單搞“拿來主義”
易會滿表示,注冊制改革是完善要素資源市場化配置機制的重大改革,也是發展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的關鍵舉措。
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以來,證監會將試點注冊制作為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頭號工程,堅持穩中求進,主動加強與有關方面和市場各方的溝通協作,科創板、創業板試點注冊制相繼成功落地,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
易會滿評價,總的看,試點注冊制改革達到了預期目標,支持科技創新的示范效應初步顯現,制度改革的“試驗田”作用得到了較好發揮,市場運行總體保持平穩。
“我們體會,整個試點工作的方向和步伐是堅定的,小心求證、穩字當頭的工作方法也是符合市場實際的。通過試點發現并解決問題,正是我們試點的目的,總的看試點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也是正常的,是可控的。”他說。
易會滿表示,必須全面堅持尊重注冊制基本內涵、借鑒國際最佳實踐、體現中國特色和發展階段特征。
他指出,注冊制改革的基本邏輯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要始終堅持市場化法治化方向,貫徹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理念,促進各方歸位盡責、有效制衡。同時,也必須充分考慮我國以中小投資者為主這個最大實際。
“我們始終強調注冊制絕不意味著放松審核要求,必須對信息披露的真實、準確、完整嚴格把關,從源頭上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始終強調要督促中介機構提升履職盡責能力;始終強調要統籌一二級市場的適度平衡。”
易會滿說,我國資本市場才建立31年,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實施注冊制必須要立足國情市情,不能簡單搞“拿來主義”,“這是建設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必須堅持的根本出發點”。
必須深刻認識資本的雙重性
易會滿認為,必須深刻認識資本的“雙重性”,嚴把資本市場“入口關”。
他說,資本是帶動各類生產要素集聚協同的重要紐帶,一方面,資本的正常有序流動對于科技進步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另一方面,逐利的本性也易導致資本陷入無序擴張,甚至形成壟斷和“贏家通吃”,最終侵害消費者和中小微企業的利益。
“因此,在注冊制改革的過程中,必須更加注重對資本的規范引導、趨利避害,加強對特定敏感領域融資并購活動的從嚴監管,減少風險外溢。同時,也希望相關方面同步建立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責任機制和制度體系,統籌過程與結果,推動行業監管關口前移,實現行業規范和行業發展同步,‘有序’發展、管控‘無序’,共同促進各類資本規范健康發展。”易會滿說。
易會滿還強調,堅守科創板“硬科技”定位,規范創業板服務成長性創新創業企業定位,防止板塊套利,是注冊制改革始終要把握好的重要內容。
他表示,科創板和創業板申報企業已主動撤回245家,不少是因為板塊定位問題,這暴露出一些保薦機構在發展觀、政策把握和內控上存在差距,片面追求數量和規模,質控跟不上。希望保薦機構與監管部門、交易所同向發力,持續提高內部治理水平和政策執行效果。
發揮好北交所的“龍頭”撬動和“反哺”作用
易會滿表示,近五年,IPO與再融資合計超過5.5萬億元,上市公司并購重組交易金額達11.2萬億元,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并購市場。強化私募股權基金支持創新的本源,私募股權和創投基金累計投資未上市公司股權超8萬億元。
易會滿指出,深化新三板改革,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是習近平主席對資本市場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的新的重大戰略部署,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要堅持系統觀念,扎實細致做好制度、企業和市場各項準備,把大事辦穩、好事辦好。
易會滿表示,北京證券交易所是“龍頭”,新三板創新層、基礎層是基礎,要發揮好北京證券交易所的“龍頭”撬動和“反哺”作用,不斷做活做強創新層和基礎層。同時,加強與滬深交易所、區域性股權市場互聯互通,加快完善服務中小企業的全鏈條制度體系,形成層層遞進的中小企業成長路徑和良好的多層次市場發展生態。
堅決從源頭上遏制過度發債融資
易會滿表示,債券市場是籌措中長期資金的重要場所,在直接融資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五年交易所債券市場合計發行約34萬億元,其中非金融公司債券13.3萬億元,占公司債券總量的72%;凈融資8.8萬億元,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的5%。
同時,堅持分類施策、標本兼治,推動發行人和相關方綜合運用出售資產、債務重組、引入戰投等市場化方式,穩妥處置債券違約風險。目前交易所債券市場總體平穩,違約率保持在1%左右的較低水平,但風險和挑戰也不少。
易會滿強調,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需要推動形成各方歸位盡責、市場約束有效的制度環境和良好生態。其中包括,要堅決從源頭上遏制過度發債融資。一方面,建立完善跨市場信息共享制度,聚焦控制發行人綜合負債水平,健全有效的債券融資約束機制,防止“高杠桿”過度融資。另一方面,進一步壓實中介機構責任,完善債券承銷、評級等業務執業規范,督促端正發展理念,提升執業質量。
編輯|盧祥勇蓋源源
校對|孫志成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證監會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