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胡群已披露的銀行中報數據顯示,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交出頗為亮麗的年中答卷。其中,招銀理財、興銀理財和信銀理財的凈利潤規模暫居于前三名。
部分銀行理財子公司財務數據 來源:銀行中報數據
“在后疫情時代,中國居民更加渴望得到科學、穩健的財富規劃服務。銀行的資產管理能力將日益凸顯,成為產品端的核心競爭力。”埃森哲中國發布的中國銀行業趨勢展望顯示,隨著資管新規“過渡期”終結,財富管理行業就此告別野蠻生長和無序競爭,正式開啟大財富、大資管時代的新紀元。
“財富管理目前已成為金融機構的重要發展戰略,但各機構核心競爭力的差異并沒有真正拉開。”8月25日,中信銀行財富管理部副總經理任志鵬在“2022財富管理峰會——大變局下的行業發展趨勢”暨《中國財富管理能力評價報告(2022上)》(以下簡稱《報告》)發布會上稱。
《報告》列出2022年上半年財富管理能力百強機構。招商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排前三位,第三方互聯網代銷機構螞蟻基金、天天基金分別位列第八和第十三。分機構類型來看,前100家機構中,銀行有64家,處在絕對優勢地位,和2021年四季度數量保持不變;券商有18家,比2021年底減少1家;第三方機構有11家,和2021年四季度持平;公募基金數量增加1家。
財富管理能力評價前二十家機構 來源:《中國財富管理能力評價報告(2022上)》
從排名前十的銀行來看,分值較為接近。排在前十的銀行分別為招商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興業銀行、農業銀行、中信銀行、交通銀行、光大銀行、浦發銀行,和2021年四季度排名一致。財富管理龍頭仍然主要集中在頭部銀行。
“銀行在財富管理行業中的地位依然穩固。”《報告》顯示,銀行具有金融行業全牌照,涵蓋全品類資管產品,綜合化布局相對完善,產品貨架更加豐富,可滿足客戶的多元化理財需求,其線上線下全渠道優勢是其他機構所不具備的。此外,銀行在私人財富管理領域具有絕對優勢。高凈值客戶通常對私密性、專屬性和專業 性有較高要求,而且通常具有信用卡、支付結算、保險、家族信托和出國留學等廣泛的金融服務需求,而銀行的全牌照綜合優勢正好能為高凈值客戶提供“一站式”的便捷服務,客戶黏性也較高。
“頭部財富管理機構有望獲得更快的業務增長空間”。《報告》認為,財富管理業務具有較強的先發優勢,頭部機構呈現強者恒強的競爭態勢。頭部機構具有規模先發優勢、更高的公司治理效率和更強的戰略執行力。在市場波動的環境下,頭部機構由于具有更加豐富的產品供給、更加專業的人才團隊、更加完善的客戶服務體系、更龐大的客戶資源,可以通過做全品類服務,使得客戶與金融產品的撮合、鏈接更加高效,有望在行業競爭中獲得更快的業務增長空間。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宋科表示,2022上半年,機構整體財富管理能力有所提升。在目前的財富管理行業格局中,銀行仍處于中流砥柱地位,券商、第三方機構等作為有益補充,多元財富管理格局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