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諾貝爾獎官網、百度百科、高分子科學前沿、學之策
瑞典皇家科學院10月5日宣布,將2022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Carolyn R. Bertozzi、Morten Meldal和K. Barry Sharpless,以表彰他們在“點擊化學和生物正交化學”方面所做出的貢獻。
他們將平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652萬元)的獎金。
其中:
Sharpless教授因在手性催化氧化研究領域的成就而獲得2001年度諾貝爾化學獎。近年由其發展的合成新概念“點擊化學”,也廣泛應用于藥物開發和分子生物學的諸多研究領域中,成為目前最為有用和最吸引人的合成方法之一。
斯坦福大學的Carolyn R. Bertozzi教授,剛剛因其在生物正交化學的開創性研究,糖萼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從而實現生物成像、化學蛋白質組學和體內藥物傳遞而獲得沃爾夫獎。
諾貝爾化學獎相關統計:
以下統計數據為截至2019年,內容來源于諾貝爾獎官方網站:
次數
唯一一位兩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是 弗雷德里克·桑格 (分別在1958年和1980年獲獎)
年齡
最年輕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是 讓·弗雷德里克·約里奧-居里 (在1935年獲獎時僅有35歲,而且是與妻子 伊雷娜·約里奧-居里 共同獲獎);
最年長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是 約翰·古迪納夫 (在2019年獲獎時已經97歲)
性別
共有七位女性獲得過諾貝爾化學獎,分別是 瑪麗·居里 (1911年)、 伊雷娜·約里奧-居里 (1935年)、 多蘿西·克勞福特·霍奇金 (1964年)、 阿達·約納特 (2009年)、 弗朗西絲·阿諾德 (2018年) 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 (2020年)和 詹妮弗·杜德納 (2020年)
人物關系
夫妻獲獎: 讓·弗雷德里克·約里奧-居里 和 伊雷娜·約里奧-居里 于1935年被授予諾貝爾化學獎;
母女獲獎: 瑪麗·居里 (1911年)和 伊雷娜·約里奧-居里 (1935年)
政府阻止
有兩位諾貝爾化學獎獲獎者,德國的 里夏德·庫恩 (1938年獲獎)和 阿道夫·布特南特 (1939年獲獎),受其政府阻止不能接受獎金。他們雖然后來收到了獎牌和獲獎證書,但沒有收到獎金。
停發
其中有8年因故停發( 1916、1917、1919、1924、1933、1940—1942年),其中1916、1917年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戰、1940—1942年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戰
延遲
有9年延遲一年頒發(1914、1918、1920、1921、1925、1927、1938、1943、1944年)
諾貝爾獎來源
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生于瑞典的斯德哥爾摩,是杰出的化學家、工程師、發明家、企業家。他一生共獲得技術發明專利355項。
諾貝爾獎是根據諾貝爾的遺囑所設立的獎項,諾貝爾于1895年11月27日在法國巴黎的瑞典-挪威人俱樂部上立下遺囑,用其遺產中的3100萬瑞典克朗成立一個基金會,將基金所產生的利息每年獎給在前一年中為人類作出杰出貢獻的人,以表彰那些對社會做出卓越貢獻,或做出杰出研究、發明以及實驗的人士。
諾貝爾獎共有6個領域: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和平、文學、經濟學。其中自然科學方面包括物理學獎、化學獎和生理學與醫學獎,是這三大領域科學家所能獲得的最高榮譽。
1901年12月10日即諾貝爾逝世5周年時,諾貝爾獎第一次在原皇家音樂學院頒發了文學、物理、化學和生理學或醫學獎。諾貝爾獎于每年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那天,舉行正式的頒獎典禮。但是獎金獲得者名單通常在當年的10月份就由不同的委員會宣布。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因戰爭關系停頓了幾年。
各獎項停止頒發年份:
由于公眾號改版,為防錯過更多資源,給我們加個星標吧
說明 :來源 | 諾貝爾獎官網、百度百科、高分子科學前沿、學之策,如需 轉載,請在開頭注明來源。僅供學習交流分享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只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公眾號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Hilib oy)刪除,感謝支持!也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分享、投稿、申請轉載、互開長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