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是所有家庭的人生大事,因為房地產行業改革二十年來,全國各地的房價一路上漲,越是經濟發達、配套設施齊全的城市,住宅的銷售價格漲的越厲害。一般家庭要想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住宅,絕大多數情況下,僅是首付就要掏空全部積蓄,付尾款時還得償還長達二三十年的高額貸款利息。要不想讓自己的血汗錢打水漂,我們在繳納首付款前,就要搞清楚以下3件事情,來一起看看它們分別是什么:
第一,開發商的經營狀況很重要
在樓市大降價的今天,開發商的經營效益直線下降,這也是難以避免的事情。因為就算一套房少賣幾千幾萬塊,積少成多他們獲取的利潤,相較之前下降了也不止一星半點。如今房住不炒政策又逐步實行,在城鎮家庭住房擁有率高達96%的今天,想通過“薄利多銷”的方式,盡可能的增加房屋銷量,也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此時一些撐不下去的開發商,在失去一定現金流的情況下,只得中止手頭在建項目的開發。受此影響市面上爛尾樓的數量愈來愈多,萬一不幸買到了這樣的樓盤,業主們既不能在合同約定的最后期限住房,又得按照事先的約定定期定量還款。
要不想承擔如此重的經濟和心理壓力,我們在買房前,一定要核對清楚開發商的經營狀況。只不過這一點不太容易做到,因為如今“數據造假”現象已經相當普遍,我們這些沒有相關樓市經驗的人,很少有渠道能獲得此類信息。
第二,確認自己的購房資格
為了一改樓市遇冷的局面,相關部門聯合開發商們,出臺了各式各樣的優惠活動,比如說放開限購等等。但這只是一些城市針對部分人施行的方針,并非人人都能享受的,所以我們在入市前,一定要確認自己的購房資格。如果連這最基本的一點都做不到,就在售樓人員的種種“誘惑”下,提前交納了定金或者首付款,最終利益受損的大概率還是自己。所以在購買非首套房之前,我們一定要去當地的相關部門,進一步確認自己是否具備購房資格。
第三,確認預售資金管制
在疫情對經濟的消極影響尚未消散的今天,一些企業高管的手里的現金流也出現了問題,在僅憑個人力量無法解決的情況下,一些法律意識淡薄之人,有極大的可能會去動用期房預售獲取的資金。這樣的情況屢見不鮮,事實上現如今停工樓盤的數量之所以如此多,不僅有“三道紅線”政策的影響,預售資金被隨意挪用也是一大“罪魁禍首”。
因此我們在購房前,應該確認一下樓盤的預售資金是否能得到有效的管制,這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買到爛尾樓的概率。在此補充一點,那就是不要輕信售樓人員的話,一定要去當地的相關部門進行詢問,這樣才能確保萬無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