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家、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蔡昉在一個論壇上提議,延長義務教育時間,向前延長三年到學前,向后延長三年把高中教育納入。
此言論一出,尤其在當前人口增長緩慢、雙減、中考分流、內卷等背景下,延長義務教育時間、取消中考等話題再次在網上引發熱議。
向前延長3年到學前向后延長3年 專家稱是發展新機遇
據媒體報道,蔡昉在2023年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提到,越是發達的經濟體越是依賴人力資本,而不是依賴體力勞動。過去中國有過很快的人力資本的積累,主要靠兩個,第一是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這是大規模的急風暴雨式的;第二是高校的擴招。
這兩個因素過去了,怎么再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呢?蔡昉延長義務教育時間,向前延長三年到學前,向后延長三年,把高中納入義務教育。這樣新成長勞動力雖然人少,但是他們的受教育時間更長。
蔡昉算了筆賬,人口負增長了就意味著撫養比改變,其中還有一個義務教育撫養比,就是應該接受義務教育的人口和能夠支撐他們的勞動年齡人口之比在未來到2035年之間每年以2.2的速度降低,與此同時到2035年之前,中國未來的潛在增長率是可以達到4%以上的。保持公共教育支出占GDP4%的標準,未來到2035年之前至少每年以4.3%的速度增長,因此教育的財力基礎是4%點幾的增長速度,負擔率是2.2的負增長速度。蔡昉表示,這是一個新的機遇,擴大義務教育是完全可為的,這就是帶來的新的機遇。
延長義務教育年限、取消中考呼聲由來已久 官方回應
從媒體報道的時間線來看,呼吁“延長義務教育年限、取消中考”想法持續多年,關注度很高。
2009年,全國人大常委鄭功成和蔡昉在兩會期間接受《中國日報》專訪時表示,現在是中國將義務教育年限由9年延長到12年的最好時機,他們認為這樣將延緩農村人口進入勞動力市場的時間,大大緩解在金融危機背景下惡化的就業形勢。
2010年,湖北省為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和《教育規劃綱要》(2010-2020年)舉行了專題講座,教育部官員在講座中表示,9年義務教育暫不考慮延長。
2013年教育部官網刊登文章,題為《延長義務教育年限的條件還不具備——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就義務教育年限等問題答記者問》,其中明確提到國家目前還沒有延長義務教育年限的考慮,也沒有在局部地區延長義務教育年限的打算。
教育部官網截圖
2016年兩會期間,取消中考,實行12年義務教育怎么樣?全國政協委員何水法提出了上述建議。他的理由是,中學階段是孩子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現行義務教育止于初中階段,嚴峻的中考壓力導致教育指向了唯分數的升學考試,學生課程提前學完,大量時間用來備考。何水法認為,我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完全有能力延長義務教育年限;取消中考,將教育的指揮棒真正指向素質教育。
2017年,針對近日網傳“九年義務教育升級為十二年制,中考將取消”的消息,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回應表示,現階段不可能將九年義務教育升級為十二年制。該負責人表示,今年教育部等四部門印發了《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國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但普及、義務和免費是三個不同的概念,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重在解決有學上的問題,不是將高中階段教育納入義務教育或者實施免費教育。
2018年,彼時的教育部部長在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九年義務教育制度是《教育法》和《義務教育法》的明確規定,對于少數地方自行延長義務教育年限的沖動,要嚴肅排查、堅決制止。
2021年,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當前教改政策尚不完整,我國若要從根本上解決考試社會的內卷,必須盡快對教育制度進行系統改革,普及高中,推行十年制義務教育。他認為,只有一半孩子可以上普通高中是過早分流,違背了我國產業升級的路徑,初中文化水平難以滿足智能制造業對高級藍領的要求,應該讓所有孩子讀完普高之后再選擇走職教路線還是大學路線。
2022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甘華田建議取消中考普及高中,實行十年制義務教育。
2023年,社交平臺上流傳一則消息——北京市將在去年“五所高中試點取消中考”的基礎上,擴大試點范圍,符合條件的應屆初中生,無須通過中考分數,憑借綜合素質評價情況,即可獲得高中錄取。據上觀新聞等媒體報道,2月24日,記者以家長身份致電北京市教委,針對“北京將全面取消中考”傳言,工作人員回應稱,“目前沒有接到相關通知”。至于是否會擴大試點范圍,對方表示“不清楚,每年可能都不一樣,須關注相關信息”。
需要澄清的是,就算今年北京擴大“登記入學”試點范圍,也不存在“全面取消中考”的說法。在存在普職二分,以及普高辦學還不均衡的情況下,中考在短期內是不可能取消的。2022年,北京在東城區、西城區的五所普通高中開展“登記入學”試點,就曾被一些媒體解讀為取消中考。但這不過是普高招生改革的一種探索,類似于中職的登記入學、注冊入學。
義務教育學制該不該延長、中考能不能取消?說法不一
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北京市教育法治研究基地執行主任姚金菊曾表示,有關延長義務教育年限的討論早就開始。取消中考、義務教育延長至十年的建議引發社會關注和政府回應,是教育決策過程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民主法治化過程的表現。
建議延長義務教育年限有其理由及背景,體現為應對教育內卷、解決勞動人口不足、提高民族素質等方面。同時,義務教育改革涉及民生問題和國家安全,政府決策尤須冷靜,要進行系統性的整體性思考,方可進入決策層面,依照法治思維推進決策、施策。
普及高中教育或學前教育的方式不一定通過延長“義務教育”年限的強制性方式進行,也可以甚至更適宜通過普惠或免費的方式進行。既然終身學習已經是大勢所趨,受教育不可能都是學校教育,更不必須都是“強制”,毋寧說是提供更多選擇。
延長義務教育期限并非不可考慮,但何時考慮、延長哪一學段為義務教育、延長期限等,均需國家統籌推進。義務教育乃教育基礎的基礎,不僅涉及個體權利滿足、民族素質提升,也涉及社會經濟穩定和國家安全維系,必須夯實穩固,要從個體、家庭、國家和社會等不同視角看義務教育。
對亟待解決的緩解教育焦慮、勞動力人口不足、普及高中教育、推行職業教育等問題,可通過促進教育均衡、提供多樣選擇、加大免費支持力度、推行學習積分制度、促進不同階段教育銜接融通轉換、完善終身學習機制等方式來解決。
2018年9月,全國教育大會后,我國新時代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的號角已經吹響。中共中央、國務院先后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彰顯了國家教育改革的決心。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副主任甘華田在2022年兩會期間提出該建議并闡述了自己的思路,其稱“盡管如此,但從‘考高中比考大學還難’等現象看,中國家庭仍然存在‘教育焦慮’。”
“走出教育內卷須從教育制度改革上入手,普及高中是必由之路。”甘華田認為,在制度設計上,可通過調整課程設置與教材內容,把小學六年制改為五年制、保留初中三年制,普通高中三年制改為二年制入手。
同時,把上小學的年齡推遲到7歲。“實際上,目前實施的6歲上小學太早,不利于兒童身心健康的發展。實行小學到高中的十年制基礎義務教育,比現行實施的九年制義務教育僅僅多了一年,就我國目前經濟發展水平來說完全不是問題。更重要的是,實施十年制義務教育的知識儲備,對于絕大多數高校來說已經足夠了。”
除了縮短學制外,實施十年制義務基礎教育改革,還必須體現和突出基礎教育的“基礎性”。“我們應限制課程難度和考試難度,將目前的遴選型考試改為達標型考試,取消‘初升高’的遴選式考試,把學習和考試壓力推遲到高中階段,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減輕初中階段學生升學考試壓力,還能讓初中學生在德智體各方面得到全面發展,有利于青少年的整體身心健康發展。”
甘華田認為,普及高中,賦予所有初中學生完成普通高中學習的同等機會也同樣重要。把接受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選擇,從初中階段推遲到完成普高教育之后,避免升學競爭和職業選擇的低齡化。“等到孩子們的心智較為成熟時,再來做出選擇,這樣更符合青少年的生長發育的自然規律,可以讓更多有潛力的孩子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你怎么看呢?
(資料來源于財經、觀察者網、央視網、教育部官網、封面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