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消保委對上海29家有名氣的奶茶店、快餐店進行了調查,發現一家網紅奶茶連鎖品牌每接到一個訂單,就能生成87條數據。調查顯示,這些店鋪總共產生的數據已經超過100億條。其中,包含消費者姓名、電話、收貨地址經度緯度等敏感個人信息的有6.7億條。 公眾對于買一杯奶茶就產生87條數據感到震驚。
在這些數據信息里,有些是公眾非常關心的核心敏感信息,比如姓名、手機號、住址經緯度等。另外,還有一些看似對個人無明顯危害但對相關行業有市場調研、預測消費趨勢等商業價值的信息,比如消費記錄、口味偏好、IP地址、手機型號等。
近幾年,一些線下餐飲商家強制消費者“掃碼點餐”,現在消費者線上訂餐、也要通過小程序提供個人信息,餐飲行業對于消費者信息的過度收集現象令人擔憂。
更嚴重的是,這些中小型餐飲企業,由于技術、設備和人員等方面的限制,恐怕沒有能力對相關數據進行安全保護,這意味著一旦有不法分子盯上這些行業,就很容易竊取此類信息。
因此,在數據安全監管方面,有關部門要對此類中小餐飲企業,像之前檢查各種APP一樣,實施常態化監管。監管部門應該定期抽查相關餐飲企業,對涉嫌強迫消費者提供個人信息、且所提供信息范圍遠超合理標準的餐飲企業,進行約談、要求其在規定時限內完成整改、并向社會公布相應黑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