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信息社會的基礎,算力已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生產力。針對我國東西部算力資源分布總體呈現出的不均衡局面,國家實施“東數西算”戰略,從全國角度一體化布局,優化算力資源配置,提升資源使用效率。
為緊跟國家步伐,落實“東數西算”戰略,各大云廠商們都在不停完善自身算力資源布局。以移動云為例,依托“4+N+31+X”架構進行全國算力資源布局,移動云在全國規劃建設了8個3AZ節點,超1000個邊緣節點,實現資源省份100%覆蓋,資源高可用。
然而,要實現算力像水電一樣隨取隨用,光有豐富的算力資源可不夠。如何合理布局算力,高效利用各地計算中心,解決算力孤島、算力寡頭、算力計費碎片化等問題,成為了云計算行業面臨的共同課題。
6月29日,在2023上海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中國移動重磅發布了全球首個“神機”網絡彈性服務,開創了算網服務新范式。期間,移動云展示了算網大腦,推出了算力并網方案,為國家算力發展與資源調度提供了更多可行路徑。

算力并網,激活“閑置”算力
目前,我國算力總規模超180EFLOPS,存力總規模超過1000EB,算力核心產業規模達到1.8萬億元,并且仍保持30%以上的年增長率,但算力利用率僅30%,大量算力仍處于閑置狀態,邊側的算力還未形成規模化效應,端側的海量算力未得到有效利用。
為了使社會閑散算力得到充分利用,同時有效避免算力資源的重復建設,需要構建多方算力交易機制。其中,算力并網作為算力網絡交易運營的核心之一,通過引入區塊鏈等去中心化技術,可以對閑散算力資源、多方算力資源、算力服務進行統一注冊和管理,實現分布式算力統一運營,開始成為各方解決以上問題新的探索方向之一。
2022年,移動云打造了業內首個算力并網平臺。通過真實吸納移動云、紫光云、阿里云等公有云以及客戶私有云等社會多方算力資源,平臺實現了社會算力的全棧托管能力,能夠為客戶提供精準和高效的算力匹配,保障算力運營者、生產者、消費者三方的可信交易。

今年,移動云推出算力并網方案,制定5項對接規范,覆蓋通算、智算、超算、量子等全部算力類型。同時構建算網大腦,打造智能、感知、編排、調度等能力,支持8大類110個產品2100種能力的編排,實現全網跨域、跨廠商的算力流動,并具備秒級/分鐘級的業務開通能力。
算力并網,對實現高寬帶、低延遲的算力互聯至關重要。迄今為止,移動云已并網華為、阿里、曙光等10余家廠商,算力規模超9.5EFLOPS,初步實現全國多地算力互通,后續將進一步推動并網工作,盤活閑散算力,提升算力資源利用率。
智能調度,實現算力資源統籌
隨著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算力需求日益增多,但算力孤島現象日益凸顯,實現算力跨主體統一調度與管理訴求迫在眉睫。《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要加強多云之間、云和數據中心之間、云和網絡之間的一體化資源調度,實現云的互聯互通。
今年年初,科技部啟動了超算互聯網部署工作,計劃用互聯網思維運營超算,將全國眾多超算中心通過算力網絡連接起來,構建一體化算力服務平臺,實現算力資源統籌調度。
遵從國家東數西算政策、超算互聯網等工作指導,各院所、各地區陸續啟動算力互聯互通、交易共享等平臺的發布:前不久,移動云智能算力調度平臺與北京算力互聯互通平臺實現首通驗證。

基于“4+N+31+X”梯次化算力布局,移動云通過算力并網融合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算算力、邊緣算力,實現算力資源跨主體的互聯互通,提供統一算力服務門戶,并依托移動云智能算力調度平臺,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
通過發揮算力并網和智能算力調度平臺的特性,移動云能夠實現“東視西渲”、“東數西訓”、“東數西存”、“東數西算”、CDR分發、大模型訓練、高清直播等多個應用場景。
以“東視西渲”為例,用戶可以通過“影視渲染一體化服務”應用上傳渲染素材,提交需求描述并獲得多個解決方案。根據用戶選擇的方案,平臺可通過一體化編排實現算網資源開通,再利用云互聯把渲染素材傳輸至其他區域內的低成本計算中心,使西部低成本的算力執行渲染任務,東部執行存儲與緩存,實現跨區域協同。
當下,我國算力產業在高速發展的同時,關于算力的調度和使用仍主要基于單一服務商,算力的互聯互通還存在諸多挑戰。面向未來,移動云將繼續不斷攻堅算網互聯互通難題,激活泛在算力,助力實現社會算力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