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低碳日”的由來
2012年9月19日,在國務院討論通過《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規劃(2013-2022年)》的常務會議上,決定自2013年起,將全國節能宣傳周的第三天設立為“全國低碳日”。
2023年6月11日至17日,為全國第28個“節能宣傳周”,6月13日(周三)為全國“低碳日”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內在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高質量發展之路,積極推進經濟社會的綠色低碳轉型,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和低碳經濟發展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
何為“低碳經濟”
所謂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
2015年11月,中國在巴黎第二十一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提出2030年相對減排目標,承諾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又進一步鄭重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戰略決策彰顯了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責任與擔當,必將激發低碳經濟的發展活力,發展以低能耗、低排放為特征的低碳經濟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選擇。
協同研發助推低碳產業融合
要實現經濟社會的綠色低碳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其本質是能源安全高效清潔低碳利用、產業結構優化、制度及觀念創新。《中國經濟導報》5月23日第08版在觀察專欄中這樣報道:“為響應低碳環保的綠色理念,近年來,橙色云不斷探索互聯網設計新模式,在生產線技改升級、技術咨詢、產品優化、特定場景難題解決等方面提供服務,通過構建協同研發平臺,實現各行業的數字化。”
為深入貫徹落實《“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加快推進工業節能降碳,構建工業綠色低碳轉型與工業互聯網賦能綠色低碳發展相互促進、深度融合的現代化產業格局,橙色云互聯網設計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橙色云”)緊緊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與綠色低碳產業深度融合,進而推進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
其中依托橙色云協同研發平臺,跨行業跨領域跨組織云端協同打造的寶威新材料智能化科技工廠項目,還成功入選了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發布的《工業互聯網賦能綠色低碳發展優秀案例》。
提供智能化轉型新思路
數據顯示,我國制造業全面覆蓋31個大類、工業的207個中類和666個小類,推動數字基礎設施綠色低碳化發展、加速數字化與綠色化深度融合是實現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而人才資源匱乏、融資壓力較大、配套措施不足等問題,往往是三四線城市制造業企業的“通病”。
為解決自建研發團隊、實現設備研發、升級和技術改造等問題,寶威公司依托橙色云CDS云協同研發系統,對需求進行AI智能拆分和匹配,通過平臺大腦團隊的協助分析,跨行業、跨領域聚合不同地域、不同專業、不同組織的工程師,并借助CRDE云研發系統在線設計環境集成的研發管理體系,項目團隊能夠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終端上,“多快好省”地為客戶項目云上協同提供平臺服務支持。
寶威新材料智能化科技工廠通過自動化產線、智能立體倉庫系統、AGV智能搬運系統、數字孿生、生產制造執行系統等技術的協同研發,實現了工藝、生產、供應鏈、倉儲、企業運營等一體化的管控功能,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管理和高效資源配置,打造了響應時間縮短、資源消耗減少、質量效益提升、運營成本降低、環境生態友好的現代工廠,為新材料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智能化轉型提供了新的思路。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需要各領域統籌協調推進,各方面力量協同發力。
未來,橙色云將持續探索互聯網設計新模式,通過云協同研發平臺重構全產業鏈格局,釋放整個工業互聯網領域的創新與發展活力,以科技創新助力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