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資訊】06月05日消息,據ITBEAR科技資訊了解,近日,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展示了一項令人興奮的技術突破:一種新型的人造電子皮膚問世,具備自我修復能力。這項突破性技術有望為機器人領域帶來重大變革,使機器人能夠擁有類似于人類觸覺的能力,仿佛出現在科幻電影中的場景。
據悉,這種人造電子皮膚是由多層薄膜傳感器組成,能夠在受損后自動重新排列和修復。這一特性標志著人造皮膚成功模仿了人類皮膚的特性,為機器人和假肢邁入新的時代鋪平了道路。未來,機器人和假肢將利用這種具備自愈能力的人造皮膚,擁有與人類觸覺相似的感知能力。
新型電子皮膚的結構與人類皮膚類似,由多層組成。這種多層人造皮膚的每層厚度薄至1微米,甚至更薄,但堆疊在一起的總厚度卻不超過一張紙。不同功能的層次在復雜的分子識別和信號傳遞過程中重建了原始分層結構。有些層能感知壓力,有些能感知溫度,還有一些層具有張力感知功能。
令人稱奇的是,這種人造皮膚還具備自動修復的能力。通過加熱,它的愈合過程可以被加速。在室溫下,修復可能需要長達一周的時間,但當加熱到70℃時,僅需大約24小時即可完成修復。研究人員經過精心設計,確保在適當的溫度范圍內,這兩種材料具有與真人皮膚相似的黏性和彈性。
柔性材料領域的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實現“以柔克剛”的目標,希望通過柔性、貼合、接近人類皮膚的材料,使電子器件和智能終端更加人性化和易用。這項新的人造電子皮膚技術的出現,無疑為實現這一目標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總的來說,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成功展示了一種具備自我修復能力的新型人造電子皮膚。這一突破將有助于推動機器人技術和假肢技術的發展,使它們具備類似于人類觸覺的能力。未來,我們有理由期待著更加智能、人性化的機器人產品的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