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資訊】6月16日消息,比亞迪長沙工廠近日掀起了一股員工離職潮,與全國青年失業率再創新高的局面形成鮮明對比。
據了解,比亞迪長沙望城工廠的一名員工提出離職后,卻得到了“本月離職名額已滿”的答復。該員工透露,最近工廠有不少人離職,甚至還有兩個宿舍整體離職。比亞迪官方回應稱相關報道與事實不符,工廠的招聘工作正常進行,但這一回應并未平息離職風波。
比亞迪在2022年取得了上市以來的最佳成績,累計銷售新能源汽車達到186.35萬輛,同比增長208.64%。公司通過規模效應和對新能源汽車供應鏈的垂直整合能力,使汽車相關業務的毛利率達到20.39%,高于其他新勢力,縮小了與特斯拉之間的差距,單車利潤也大幅提升。
在最近的業績發布會上,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宣布了公司的目標,即在今年底前成為中國第一大汽車制造商。他表示,比亞迪的銷量目標是300萬輛起步,力爭實現翻倍增長,達到360萬輛。
然而,與銷量和利潤同步上升的同時,比亞迪工廠卻出現了大規模的員工離職現象。據財聯社調查,比亞迪工人離職的原因主要是工資問題。長沙比亞迪工廠多名老員工的月工資已降至3000元左右,遠低于該地區的平均薪資水平。工人們主要依靠加班費來實現招聘公告中顯示的綜合收入水平。
比亞迪的工資制度源自創始人王傳福始創時期的“人海戰術”,即大量利用人工來替代機械,節約成本。然而,隨著公司產能的不斷擴大,工廠的生產速度放緩,導致許多工人無法加班,進而使工資大幅減少。此外,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也面臨著總體產能過剩的問題,比亞迪的庫存不斷增加,迫使工廠減少生產。
雖然比亞迪等新能源車企通過降價來刺激銷售,但降價對于汽車銷量的長期拉動作用有限。一些消費者對于降價的反應不一,而一些車企則選擇推出保價政策來維護產品形象。
綜上所述,比亞迪面臨著銷售增長和工人離職的雙重挑戰。公司努力提高銷量和利潤,同時也需要關注員工的福利和工資問題,以保持良好的員工穩定性。這將是比亞迪實現董事長王傳福雄心壯志的關鍵。據ITBEAR科技資訊了解,比亞迪將密切關注員工離職問題,并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