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資訊】6月19日消息,據了解,中國于今年4月向法國科學界贈送了一批由嫦娥五號采集的月球土壤標本,重達1.5克。這些珍貴的樣品已正式入駐法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并將在定制的環境中長期保存。
在接下來的5-7年里,法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將與法國國家航天中心、法國國家科研中心、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巴黎索邦大學共同組成國家外星物質中心,展開對這些月球樣品的聯合研究。法國實驗室在處理外星樣品的超細測量方面擁有全球領先的豐富經驗。這一合作將為我們更深入地了解月球的形成和熱演化,以及月面的礦物構成提供重要幫助。
據ITBEAR科技資訊了解,嫦娥五號是中國探月工程的一部分,于2020年12月17日成功返回地球,并帶回了總重量達1731克的月球樣品。這批樣品是自1970年代美國阿波羅計劃和蘇聯月球計劃以來,首次從月球帶回地球的月壤標本。這些樣品采集自月球的“風暴洋”東北部地區,包括地表和亞地表的標本。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嫦娥五號月球樣品已經不是第一次入駐博物館。早在2021年2月26日,總重量為100克的“月球樣品001號”已經正式入駐中國國家博物館。這個樣品被透明的人造水晶包裹,圓形的月球土壤顆粒可以從多個方向觀看,展品編號為“GB93484號”。
通過這次合作,中法兩國的科學界將共同致力于研究這些珍貴的月球樣品,為人類對月球的探索和認知作出更大的貢獻。未來的研究將進一步揭示月球的奧秘,并有助于推動航天技術和科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