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資訊】5月18日消息,據ITBEAR科技資訊了解,火星的環境與地球截然不同,寒冷干燥且缺乏流水與生命痕跡。然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的肖龍教授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火星北部曾經存在過海洋。這一突破性發現是通過綜合分析中國的火星探測器"祝融號"傳回的多光譜相機(MSCam)數據獲得的。
研究團隊在火星表面發現了海洋沉積巖的巖石學證據,這一發現為之前關于火星古海洋存在的爭議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肖龍教授的團隊在火星北部平原的烏托邦平原南部邊緣發現了這些證據,該地區位于古海岸線附近的北方荒原組。這一發現得益于中國的火星探測器"祝融號"于2021年成功著陸并進行巡視的機會。
"祝融號"火星車在其巡視過程中對北方荒原組地層進行了詳細觀測。通過導航和地形相機(MSCam)獲取的全景圖像和其他數據,研究團隊發現了露頭和地表巖石的特殊構造。這些裸露的巖石呈現出層理構造,與火星表面常見的火山巖和風沙沉積形成的層理構造有明顯不同。這些層理構造顯示出雙向水流的特點,與地球濱海淺海環境中的潮汐流相一致。
研究團隊進一步觀察了"祝融號"火星車巡視區內石塊的表面構造,并將其命名為祝融段。他們發現,祝融段內的巖石通常具有局部呈透鏡狀的交錯層理組構,以及少量的透鏡狀壓扁層理和小型水道結構的沉積構造。這些構造指示著雙向古水流環境的存在。
研究人員還指出,火星表面的層系厚度和粒度在不同方向上存在較大差異,表明古水流在兩個方向上的強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