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資訊】05月18日消息,中國電動汽車市場一直以來都是全球最大且最活躍的市場。根據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在過去的幾年中一直保持著這一頭銜。在電動汽車的關鍵組成部分,即動力電池方面,中國也占據著技術和市場優勢。最近,一篇美國媒體的文章引發了人們的思考:如果沒有中國參與,世界能否制造電動汽車電池呢?
近期,《紐約時報》發表的一篇文章指出,電動汽車電池的制造將決定國家在經濟和地緣政治上獲得數十年的優勢,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關鍵競爭之一。盡管西方國家也投入了大量資金,但無論是稀有礦物的開采、工程師的培訓,還是大型工廠的建設,中國都遙遙領先,其他國家可能需要數十年才能趕上。
文章以稀有礦物開采為例,指出電動汽車電池所需的稀有礦物約為傳統汽車的6倍。然而,含有制造電池必要成分的礦藏非常有限,而中國通過投資來獲得廉價且穩定的礦物供應。數據顯示,中國控制著全球41%的鈷開采量和大部分鋰開采量。
文章還指出,與中國相比,美國的電池加工能力相形見絀。建設一座精煉廠通常需要兩到五年時間,培訓工人和調試設備也需要更多時間。此外,中國能夠成為全球最大的電池生產國,部分原因在于其找到了以更低成本高效生產電池零部件的方法。在這一領域,中國企業如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已經取得了巨大的先發優勢。根據韓國SNE Research公布的2023年1-2月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數據,寧德時代和比亞迪位列全球前二。
專家表示,幾乎沒有其他國家能夠在電池供應鏈方面實現自給自足。沒有與中國進行某種形式的合作,無論是直接還是間接,任何國家都難以在電動汽車行業取得成功。
盡管中國在電動汽車市場和動力電池領域取得了巨大優勢,但其他國家仍有機會通過創新和合作來迎頭趕上。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需要全球范圍內的合作與共享,共同推動綠色交通的發展,實現可持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