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資訊】5月25日消息,韓國自研運載火箭"世界"號原計劃在昨日下午進行發射,但由于發射控制計算機與發射臺的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之間命令傳輸存在問題,發射計劃被迫暫停。
根據韓聯社的報道,經過韓國科學技術信息通信部和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召開的發射管理委員會會議,確定了"世界"號的第三次發射時間,定于5月25日下午6時24分進行。
據ITBEAR科技資訊了解,與以往試驗發射搭載模擬衛星不同,這次發射將攜帶8顆民間企業研發的用于科學研究的衛星進入軌道,其中包括韓國科學技術院研發的下一代小型衛星NEXTSat 2。其他搭載的衛星還包括對地觀測技術示范立方星JLC-101-v1-2、宇宙輻射監測立方體衛星Lumir-T1、地球觀測和天氣監測立方體衛星KSAT3U,以及由四顆6U立方體衛星組成的星座SNIPE,該星座可用于監測電離層和磁層中小尺度等離子體結構的變化。
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負責人李尚律表示,這次發射的意義在于首次將實際使用的衛星送入太空。此前,韓國二號航天運載火箭(KSLV-II)在2021年的首次發射中未能將虛擬衛星送入軌道,但在2022年的第二次試射中成功將一顆虛擬衛星和一顆性能驗證衛星送入低地球軌道,使韓國成為第七個使用國產自主研發的太空火箭發射1噸以上重量衛星的國家。
與此同時,韓國正在研發下一代運載火箭KSLV-3,預計將于2030年首次亮相。據悉,KSLV-3將具備向低地球軌道運送多達10噸有效載荷的能力,以及運載7噸至太陽同步軌道、3.7噸至地球靜止轉移軌道和1.8噸至月球轉移軌道的有效載荷能力。韓國計劃在2032年之前,利用KSLV-3發射自主研發的機器人月球著陸器,這將是韓國航天工業的一大飛躍。
這次發射的延遲是因為發射控制計算機與發射臺上的可編程邏輯控制器之間存在命令傳輸問題。韓國科學技術信息通信部和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已經召開會議,對發射自動控制系統和發射臺裝備控制系統進行了檢查和修復。經過評估后,他們敲定了新的發射時間,并期望這次發射能夠順利進行。
"世界"號此次發射的特殊之處在于,它將攜帶民間企業研發的多顆衛星進入太空,這是韓國航天領域的重要里程碑。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負責人李尚律表示,之前的發射主要集中在開發韓國自己的運載火箭上,而這次發射意味著韓國將與自己的客戶合作,使用國產運載火箭發射韓國客戶的衛星。這對于韓國航天工業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時刻,也將推動其在國際航天領域的發展。
此外,韓國正致力于研發下一代運載火箭KSLV-3,預計將在2030年首次亮相。這款火箭將具備更大的載荷能力,能夠將多達10噸的有效載荷送入低地球軌道,以及運載不同重量的衛星進入不同的軌道。韓國計劃在2032年之前通過KSLV-3發射自主研發的機器人月球著陸器,這將是韓國航天工業邁向新的高度的重要里程碑。
希望隨著"世界"號的第三次發射取得成功,韓國航天工業能夠繼續加強其在太空探索和衛星技術領域的實力,為科學研究和國家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