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一季度以來,我國經濟開局良好,經濟復蘇的腳步加快,各行各業都久違地忙碌了起來,第三產業對經濟的貢獻重回正常水平,消費增速觸底回升,經濟一片向好。
在經濟復蘇的春風下,國務院提出:數字賦能中小企業,幫助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提升抗風險能力、增強市場競爭力、實現效益新增長。
中小企業是我國市場的主體,是國民經濟平穩發展至關重要的一環。而作為今年政府工作的重點之一,國家倡導加快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支持和引導中小企業走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數實融合”勢在必行。
對于中小企業自身而言,數字化也是必經之路,但由于不具備IT基礎架構能力、缺少資金等問題,許多中小企業在數字化的過程中面臨著重重的阻力與困難,甚至抱有消極的態度。
好在,技術的困難可以轉交給別人——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選擇與云服務提供商合作,充分利用云服務商提供的資源,滿足業務發展的需要。
那資金方面的問題又該如何解決呢?在“如何獲得最優惠的云服務方案”這個問題上,絞盡腦汁的并不只有中小企業。
阿里云開始“卷”了?
在數實融合的大趨勢下,許多云廠商都開始“卷”了起來,受三大運營商云和華為云的擠壓,阿里云最近打起了“價格戰”。上個月月底,阿里云放出了史上最大規模的降價消息。
從阿里云官網的數據來看,此次降價的產品涉及計算、存儲、網絡、數據庫、視頻云、CDN、安全七類共10款產品。這種規模的降價,似乎抓住了中小企業上云“成本”這一痛點。情況到底是怎么樣的呢?讓我們來看看。
先來看大家最關心的計算類產品,第一個引入眼簾的是阿里云的云主機產品——倚天ARM實例。價格是便宜了,那貨會是好貨嗎?
一方面,業內主要的云服務器架構一般分為ARM架構、X86架構兩種。但ARM架構在國內的應用場景基本為信創國產化場景,主要是一些大型企業,特別是央企、國企以及公安、金融、郵電、通信等特殊行業在使用。對于中小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的數字化需求而言適用性不強。
況且,就主流架構而言,X86架構場景通用性是更強的。
另一方面,ARM架構中的主流為鯤鵬ARM,倚天ARM是阿里自研的,目前尚不成熟、未形成規模。
而在優惠方案上,這次降價只調整了包年的折扣,按量、包月資費不變。對于中小企業而言,這樣的優惠是不太靈活的。
比如一些云渲染企業,業務大多是一些大批量、實時性的任務需求,需要即用即開,不用就關,他們還受限于“流動資金有限、抗風險較差、初期資本投入顧慮大”等特點,所以在選購產品時往往傾向于包量形式(按量計費)、能做到即退即定,真正的“彈性”、靈活。
還有科研機構、高校或者個人用戶,一般是短期的階段性項目或者任務,考慮到成本,更傾向于選擇以短期租賃的方式使用云服務器。
更不用說電商企業在秒殺、促銷等活動期間的需求了,這種在高峰時段臨時性、階段性的云服務器使用需求,考慮到資源利用和成本,也需要除包年外的更多、更靈活的如按量、包月等的計費方式。
再來看存儲類產品,此次推出的是阿里的對象存儲產品——深度冷歸檔。
深度冷歸檔,主要面向需要超長時間存放的極冷數據。例如大數據及人工智能領域的原始數據的長期積累留存、媒體數據的長期保留、磁帶替換等業務場景;更具體一點,比如稅務局、公檢法部門的歷史數據等日常調用頻率低,需要長期保存的數據。
深度冷歸檔的解凍取回時間為12-48小時,不太適合讀取效率要求較高的企業。對于需要使用冷存儲的用戶,大部分的企業還是希望能夠在需要調用數據的時候獲得更快的響應速度,甚至是“分鐘級讀取響應”。
而在日常辦公中,這類冷存儲產品的應用場景可能較少。在線事務處理、日志文件、業務緩存等通常都是需要對數據快速、高效地進行訪問和處理的。
對于一些面向C端的軟件公司,用戶使用數據的傳送與調用尤為重要,比如背單詞等學習軟件一般需要收集用戶的記憶情況并實時傳遞,調整反饋。
此外,受行業政策或安全合規方面的約束,部分客戶更傾向于將數據進行私有化專屬歸檔備份,而不是放在公有云上。另外,就選擇云廠商而言,在出于安全考量的時候,這部分用戶對互聯網云廠商也有會所顧慮。
最后來看阿里云針對數據庫類的產品推出的優惠,這次主推的三款產品當中有兩款均采用了阿里自研的倚天ARM架構。同上文的云主機產品一樣,也屬于比較“邊緣化”的規格。
具體以云數據庫RDS MySQL 版來講,在該類數據庫產品中,適用于中小型企業的熱銷規格像主備通用型4C8G SSD云盤、主備獨享型 4C8G SSD云盤、主備通用型 4C8G 本地SSD盤、主備獨享型 4C8G 本地SSD盤等,在本次降價中并沒有優惠體現。
而此次降幅最高的產品——數據庫自治服務DAS目前僅支持北京和上海兩個城市,惠及面還比較窄,仍待觀望。
粗略看來,阿里云此次降價雖然“聲勢浩大”,但能否真正惠及中小企業尚且存疑。
困難重重的中小企,“上云”需求應該被看到
隨著數字化進程的加快,一些新型的中小企業憑借靈活的經營模式,也將數字技術完全嵌入到業務中,延展到相關生態系統內并以此受益,但仍有大部分的中小企業在這過程中面臨著重重阻力,如缺乏資源和平臺、技術創新受限制、信息的不融通、應對風險能力不足等。
面臨轉型升級壓力的中小企業,實際的“上云”發展需求需要被看到。
對于他們而言,“上云”需要的是安全可靠、穩定、性價比高的產品,詳細可行的解決方案,完善便利的售后,是真正貼合企業實際情況和需求,解決其痛點、難點的云服務。
而在價格上,只有切實享受得到的優惠,才是對中小企業真正的讓利。
在“上云”大浪中,當各大云廠商打起“價格戰”,中小企業也會受益。在“卷”的過程中,各大云廠商也要根據中小企業的發展狀況,提供切實解決痛點與難點的核心方案,這樣才能真正幫助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為自己贏得口碑與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