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資訊】4月29日消息,制造山寨“AirPods”背后的侵權問題再度被曝光。近日,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通報了一起侵權案件。據報道,羅某洲等被告人在制造藍牙耳機時盜用了蘋果公司的通信協議,使其組裝生產的涉案藍牙耳機成品在連接蘋果手機時會出現“AirPods”或“AirPods Pro”等注冊商標信息的電子彈窗,涉案金額共計2200萬元。蘋果公司是“AirPods”和“AirPods Pro”的注冊商標權利人,商標核定使用范圍為耳機等電子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不是第一次有制造山寨“AirPods”的案例。華強北的山寨AirPods已經在市場上流通多年,銷售量非常龐大,甚至超過了正版產品。在產品方面,山寨AirPods甚至能做到正版功能的80%,連彈窗、空間音頻都能實現。但是,山寨始終還是山寨,不僅體驗、保障有問題,而且存在侵權問題。
據ITBEAR科技資訊了解,深圳市龍崗區人民法院一審認為,羅某洲等被告人利用技術手段假冒注冊商標,足以造成用戶對商品來源的混淆和誤認。故以假冒注冊商標罪分別判處羅某洲等被告人有期徒刑6年至2年,并處罰金合計1140萬元。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維持原判。
這起案件再次提醒人們,制造和銷售侵權產品將面臨法律風險。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也應該選擇正規渠道,避免因購買侵權產品而受到損失。同時,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保護創新和創意的產權,是整個社會應該共同關注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