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資訊】4月16日消息,據了解,中國石油近日發布消息稱,其現有天然氣管道摻氫技術取得了重要突破,為實現我國大規模、低成本的遠距離氫能運輸提供了技術支撐。
天然氣摻氫技術是將氫氣按一定體積比例摻入天然氣中,通過現有的天然氣管道進行輸送。在寧夏銀川寧東天然氣摻氫管道示范平臺,經過技術突破,已實現了天然氣管道中氫氣比例達到了24%,且運行安全穩定。
據ITBEAR科技資訊了解,截至2022年底,我國油氣管道總里程達到18.5萬公里。以目前我國天然氣消費量計算,當摻氫比例達到20%時,可運輸超過1000萬噸氫氣,相當于約5600多億度綠電,從而大幅度降低氫氣的生產成本。
氫能作為一種清潔能源,只產生水作為副產品,無碳排放。目前市場上主要存在灰氫、藍氫和綠氫三種類型。灰氫主要通過化石燃料制備,占全球氫氣產量的95%;藍氫采用碳捕集技術的化石能源制備;綠氫則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分解水制備。
近年來,我國積極推動氫能產業發展,于2022年3月23日印發了《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明確了氫能戰略定位和產業發展重點任務。各地方政府紛紛出臺了300多項支持政策,涵蓋了交通、工業等多個應用領域。同時,中央企業也積極參與了氫產業鏈的布局發展,涉及了煤炭、電力、石油天然氣、核能等多個能源領域。截至2022年底,我國建成投運的加氫站數量達274座,全球排名第一,占全球的33.7%。
中國石油此次取得的天然氣摻氫技術突破,為實現大規模、低成本的遠距離氫能運輸打下了堅實的技術基礎,有望推動我國氫能產業的更加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