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劉浩存淚灑首映禮,牽扯出影視界不為人知的“內幕”和“套路”
現在的娛樂圈,都已經內卷成這個樣子了?
《龍馬精神》的首映禮上,劉浩存的“眼淚”,可謂是引發了眾人的熱議。
出道至今的她,口碑很一般,很多人都不理解,成龍為何會選擇這樣一位女主角。
身為本劇的女主,劉浩存發言的時候淚灑當場,不少人覺得這就是“蹭熱度”。
實際上,娛樂圈中“哭戲出眾”的人,不僅僅只有劉浩存。
清純女神霍思燕,就被眾多粉絲質疑,在電影院兼職當“哭托”。
不少粉絲質問,這是什么新興職業?
只要打開某短視頻,就可以看到霍思燕梨花帶雨的樣子。
憑借《歡天喜地七仙女》成名的她,劇中飾演的“紫兒”,讓人印象深刻,至今靈動的樣子,都印刻在一群人的腦海中。
放著好好的事業不去追求,頻頻亮相于電影院,霍思燕怎么了?
準確來講,應該娛樂圈又一個“內幕”,呈現在了眾人面前,這樣的風氣下,真的不會影響觀眾做出理性的判斷?
這與“誘導消費”,有什么本質的區別?
先來簡單的盤點一下,這些年霍思燕的“淚流滿面”名場面。
參加《哥,你好》首映禮的時候,這位女神就高調亮相。
作為娛樂圈中的一員,一舉一動備受圍觀者的高度關注。
身為寶媽帶著孩子,前往影院享受觀影時刻,本是一件陶冶情操的事情。
但是放在霍思燕的身上,變成了另外一個味道。
也許是感性,動容之處的時候,這位女神的眼淚,就掉下來了。
身旁的兒子非常的關懷,第一時間用小手給媽媽擦眼淚,并且安慰她。
但是粉絲們心中更多的疑惑是,霍思燕怎么又雙叕哭了?
要知道這位女神,可并不是第一次哭。
曾經和丈夫杜江,在觀看《海的盡頭就是草原》的時候,霍思燕就獻上了自己的“淚水”。
當時丈夫一臉的心疼,緊忙上前安慰,一遍一遍的擦眼淚。
《小Q》這部導盲犬為主題的影片,她也是淚灑當場,談到了自己養狗的經歷。
除此之外,霍思燕還參加了《陽光姐妹淘》這部影片的首映禮。
作為“泰迪姐妹團”昔日的成員,按理來講姐妹已經“塑料”,霍思燕不應該如此動容。
身為二姐的她,一路上不少貴人相助。
從熒幕到現實,都給人一種乖巧的感覺,但一部大尺度劇,濾鏡直接破碎。
值的一提的是,在眾多姐妹中,她是最會籠絡人心的人。
大部分成員加入,都是源自于霍思燕的關系。
但是誰也沒有想到,這個龐大的團隊分崩離析,成為了一段“回憶”。
霍思燕或許是想到了,昔日里連夜為姐妹們攥寫文案,再一次潸然淚下。
除此之外,豆瓣分5.6的《你的婚禮》,也出現了霍思燕的身影。
整個過程怎么來形容?“情緒失控”淋漓盡致的訴說了全部。
指的一提的是,憑借霍思燕的“哭”,不少媒體瘋狂渲染,吸引了一波路人前往觀影。
但是整體下來的感覺,多數粉絲都覺得:被霍思燕的“演技”騙了。
客觀的來講,霍思燕僅僅只是一個“縮影”。
其實這幾年,要上映的電影,在首映禮或者是路演期間,都會采用這樣的“套路”。
主要的套路,大概分為3種:
第一種,明星的人情世故,比如說《滿江紅》的首映禮,除了該影片的相關人員到場之外,還有自己的圈內好友到場。
于和偉、孫紅雷、陳魯豫等,都現身于電影院,奉獻了自己的觀影“鏡頭”。
粉絲們蜂擁而至,影片的質量如何?
毫不夸張的來講,4個男人一臺戲,言語之間充斥著諷刺的味道。
除此之外,還有最近熱門的《保你平安》,影院之中呈現出來的“歡聲笑語”。
以及諸多明星,在該賬號的宣發上,比如潘斌龍、小沈陽、沈騰、阿如那、孟鶴堂、劉昊然等人。
坦白來講,首映禮的環節,基本上大家都清楚了。
先是觀看電影,然后和創作團隊以及演員登場,與觀眾、粉絲、明星互動。
最后就是邀請圈內的大腕,表達一下個人的想法,積極發言暢所欲言。
這樣的發言都是“捧”,從各個角度出發,怎么好怎么說,營造出一種“高質量”的感覺。
諸多鮮亮的詞匯,涌現在觀眾面前,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表演有張力”。
如此一來,不會得罪娛樂圈中的明星,更不會遭到觀眾的斥責。
除此之外,還有“我也是演員,如果讓我來演的話,肯定不定某某某出色”等等,類似的話術。
這都是明星的人情世故,畢竟低頭不見抬頭見。
下一次受邀出席的明星,有代表作的時候,邀請著反過來也要去參加,進行一系列的“吹捧”。
第二個套路,有償邀請素人觀眾,參加首映禮或者是路演。
前提是這些素人觀眾,必須有著過硬的“技能”。
電影宣傳方需要的“情緒”,比如“落淚、大笑”等,都成為了標配。
有心的粉絲會發現,只要是電影宣發,就會出現類似的內容。
首映之前,宣傳方會在電影院中安排攝影,從而精準的捕捉,觀眾們的真實反映。
有些是親朋好友,有些是專門找來的“群演”。
看到這里,我由衷的贊嘆一句,橫店影視城又拓展了嶄新的業務領域。
母女、情侶、中年女人、中年男人等,逐漸的呈現在圍觀者的面前。
毫不夸張的來講,幾乎每一場電影,都會有幾個淚流不止的人。
對于此類人群的篩選,電影宣傳方也會標注出來“要求”。
這個崗位,可不是隨隨便便的人,就可以上任。
所以大家經常會看到一些消息,某某某電影上映,某中年女子當眾落淚、某母女情緒崩潰、某中年男子情緒失控等詞匯。
霍思燕大概,就是屬于這一類型的人。
情緒渲染達到預期的效果后,電影宣傳方會拿著這些“素材”,剪輯成一個個“催淚彈”和“博眼球”的視頻。
第三種套路,網紅互動效應,電影宣傳方,除了會“自導自演”、邀請娛樂圈中的明星大腕到場,還會邀請一些網紅參加活動。
電影的質量如何,從未給予任何確切的“點評”。
“人情世故”這4個字,再次呈現在了眾人的面前,就算是不好,網紅們也要“忍”著。
當著人家的面“打臉”,等同于斷送“錢”程。
《龍馬精神》首映禮上,網紅“玲爺”就高調現身。
和成龍互動“飛扇”之后,這位巨星雙手送回了“扇子”,一舉一動盡顯人品。
還有網紅“田姥姥”、“百喬”,第一時間為巨星送上真摯的祝福。
互動的細節來看,成龍這位巨星的人脈資源,無形中渲染在了觀眾的面前。
這一波操作,可謂是讓人“拍手叫好”。
網紅、路人、明星、導演,四合一練手將電影,宣傳到了每一位觀眾的心里。
隨隨便便沖著其中的一位,那都是妥托的“票房”增加。
毫不夸張的來講,這三種套路,基本上上映的電影,都屢試不爽。
當路人們看到,這些梨花帶雨的場景,心中都會有一個疑問,真的有這么感人?
好新奇的驅使下,錢包里的票子,基本上是捂不住了。
如今回頭再看看,電影首映禮上,情真意切的眼淚,或許時間才是最好的證明。
縱觀當下的娛樂圈,職位越來越多,影片的含量,不再依附于“口碑”,反而是“造勢”,著實讓人覺得可悲。
霍思燕也好,劉浩存也罷,不過都是一群人的縮影。
有的影視劇破了收視率的記錄,有的觀眾看完后直呼“上當”,這是誰的問題?
高質量的作品,是一個沉重的話題。
偶爾一次出現這樣的情況,觀眾可以理解。
逐漸的變成了“營銷手段”,只會形成一種“循環”。
整個行業受到損傷和質疑,損傷的只有“藝術”本身,幸運的是不少國產劇,正在披荊斬棘的道路上前行。
觀眾的信心再增加,影視行業迎來了“第二春”。
但我想說的是,真正的“動情”不需要渲染,做出來一些“段子”博人眼球。
好的口碑,才是最好的營銷手段,業內的“造勢者”,應該醒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