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ChatGPT為代表的新一代通用AI技術,將全世界的注意力再一次聚焦到科技創新,科學技術及相關應用的發展正在快速改變著人類的未來。3月31日,由復旦大學管理學院與上海長三角商業創新研究院聯合主辦、漕河涇開發區協辦的“長三角聚勁科創大賽”第二場初賽火熱開賽,集結多方資源全力尋找、挖掘國內新一代信息技術新勢力。
競爭激烈:41支參賽團隊
長三角聚勁科創大賽踐行“以賽代育、以賽代培”的宗旨,帶領41支新一代信息技術賽道的參賽團隊深度鏈接科研、產業、投融及園區等多重勢能。現場主辦方邀請到近期備受矚目的英偉達初創加速作為大賽的行業戰略伙伴,與20余位復旦教授、資深投資人、園區代表及產業專家一起融合聚力,幫助參賽團隊獲得長足發展動能。
本屆長三角聚勁科創大賽初賽入圍項目共156個,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賽道項目占比25%,為六大賽道之首,覆蓋AI、大數據、物聯網、元宇宙、云計算等細分賽道。50%以上項目擁有科技型中小企業或高新技術企業稱號,半數以上企業研發人員占比超過50%,約20%企業有Pre-A輪以上融資。
多方賦能:共建聚勁平臺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科創辦主任岑岺在開場介紹中指出:“處于初創階段的參賽團隊創始人需要掌握核心研發技術能力,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后續更需要學習整合與鏈接資源的能力。學院打造科研、投融與賦能生態系統,針對科創企業不同發展階段,陪伴創業者成長的企業管理、人才培養體系,助力技術帶頭人成為優秀的企業家。”
作為本次比賽的協辦方,漕河涇開發區孕育了一大批優質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初創企業,開發區代表李婷現場表示,將開放其全鏈路賦能體系給到參賽團隊。
“今天看到了很多優秀的科創項目,希望未來能基于我們的技術生態為他們充分賦能。”作為行業戰略伙伴,英偉達初創加速代表張武表示,“期待從大賽出發,與復旦管院科創賦能生態展開從點到面的全方位融合協作。”
思想激蕩:產學研多維度
正式開賽前,一場思想碰撞為參賽團隊打開思路,帶領他們直面最前沿的行業思潮與產業變革。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孫金云、復旦大學大數據研究院趙星等教授代表,與英偉達初創加速張武、上海信弘智能科技深度學習林曉等企業代表,分別從產、學、研多個維度出發,共同探討如何擁抱當下的科技革新浪潮。
趙星現場解析了最新技術發展的意義,同時也提供了全新的發展思路,“如果AIGC一定會成為一個未來,一個有確定性但帶有風險亟待治理的未來,與它對抗的事業也一定會成為這個未來的一部分。”
對隨之而來的發展機遇,孫金云站在宏觀全局視角,提醒在場的科創企業:“科技創新是人類進步的重要發動機,商業文明是另外一個發動機,只有這兩個動力都齊備,科創企業的發展才能行穩致遠。”
現場,41支參賽團隊也都為置身革新浪潮而激動不已。“基于國密信創的新一代身份安全服務”項目團隊負責人表示,“在科技發展的過程中必然包括認知的演變,像我們這種擅長將技術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并推向市場的科技創新公司,也會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同和支持。”
望聞問切:競演和答辯
隨后,41支參賽團隊輪番上演緊張刺激的“一分鐘競演”和閉門答辯兩輪比拼。由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羅妍、戰昕彤和朱祁三位教授評審,及興富資本合伙人張小龍、芯湃資本創始合伙人李占猛、時擎智能科技董事長蔣壽美等業界評審組成的專家評委會,憑借專業性和敏銳度不斷挑戰、啟發各支參賽團隊,現場金句頻出、精彩連連。
賽事評委之一羅妍表示,這次的參賽項目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不少項目在技術或商業模式創新方面進行了突破,超出預期。她還指出,不少參賽項目應用了最前沿的技術成果,例如近期熱議的ChatGpt,這令她非常欣喜。
評審及投資人張小龍激動地表示,期待很多有特色的項目能搶占市場先機,“這是一場非常重視數據,能夠用IT來推動技術變革的比賽,整個系統把多方干擾因素充分考慮進去,整合成一個客觀、公正的評選系統,這是我印象非常深刻的。”
走出上海,走進長三角城市圈,頂尖資源全鏈路陪伴
以賽育人,管理賦能。長三角聚勁科創大賽作為復旦管院科創賦能生態圈中重要的一環,通過人才賦能、管理賦能、資本賦能及產業賦能“四位一體”的生態賦能手段,構建先進科創技術與商業模式的賽事展示平臺。
下一站,長三角聚勁科創大賽將走出上海,走進長三角城市圈,帶領來自長三角及全國各地的科創團隊擁抱各地區優勢資源,將復旦管院科創賦能生態圈擴展至中國各地。
千萬總獎、頂尖智庫、生態賦能,長三角聚勁科創大賽承繼“管理興國”理念,秉持公益教育初心,引領科技向善風尚,縱深推進長三角創新型人才培養和科創產業生態建設。作為國內科創管理教育的引領者,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也將聯動復旦校友資源及相關利益共同體,深度賦能科創團隊,共同成就科創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