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車載激光雷達,又傳來新進展。
創業公司北醒最新發布的AD2,分辨率達到了512線。
縱向分辨率實現0.05°,號稱“行業首款”,刷新性能紀錄。
這就意味著,120米以外就能探測到路面輪胎,200米的距離能夠還原出人的輪廓甚至步態。

據透露,這款激光雷達成本控制在幾千元范圍內,2023年量產交付,目前已獲多個車型的定點,定點總數為18萬臺。
在這次發布會上,北醒CEO李遠還強調了自己的創業初衷:
希望通過激光雷達提升微觀世界時間的控制力,從而提升車感知環境的能力,增加宏觀世界的運輸力。
而在激光雷達領域,也正在呈現出洗牌態勢。一邊,美國頭部激光雷達玩家重組的重組,破產的破產。另一邊,中國激光雷達新勢力,加緊攻城略地。
512線車規級激光雷達
具體產品怎么樣?先來看看AD2的基本參數。
長寬高分別為135/195/55mm,在10%反射率下探測距離能達到200米,主要面向高級輔助駕駛。

視場角為120°*25.6°,而且視場角分布上下可調,能適配不同安裝方案,可覆蓋前向探測、城市復雜路口、貼車變道、人車混行等特殊場景。
最高水平全視場分辨率可達0.05°*0.05°,能夠實現高密度點云,可清晰地勾勒出道路元素形態,探測細微目標物。
盲區小于或等于0.5m,測量幀率為10Hz,發射器波長為905nm。

至于為何不選擇1550nm的波長,官方表示是因為905nm光源在成本上更可控、供應鏈也更成熟。
從掃描方式來看,AD2屬于2D高精掃描半固態激光雷達,更具體來說是屬于轉鏡式,它采用了棱鏡與振鏡相互協作,來實現光線的上下左右掃描。
之所以瞄準512線,CEO李遠舉了一個例子:
當車輛以100km/h行駛時,一個平放的輪胎(高度為22cm)出現在路面中央。常規情況下,從發現輪胎到剎停的極限安全剎車距離至少需要70米。但以目前的128線激光雷達產品來說,相應情況下其對輪胎的有效探測識別距離只有31.5米。
然而北醒這款激光雷達,將垂直分辨率做到了0.05°即等效512線,就可以使有效探測識別距離提高至126米,遠超70米的極限安全剎車距離。

按照北醒的說法,這樣一來能給汽車爭取到額外的安全距離,相當于給智能駕駛系統爭取到額外的生死2.1秒,進行系統的決策、規劃與控制。
CEO李遠認為,這多出來的2.1秒非常關鍵,足夠人類完成3到4個操作動作,他們可以選擇提前減速穩妥停下,或者也可以安全平穩地切換到其他行車道,繞開障礙物繼續行駛,從根本上避免事故的發生。
依照他的觀點,這才是激光雷達的本質價值所在——提升車輛的安全性。

但問題是,之前的激光雷達產品,幾乎沒人推出512線。如果真如李遠說的這么好,業內為啥沒廣泛普及?
李遠在發布會上介紹稱,除了出于商業戰略和路線布局的原因外,也和這一技術目前實現門檻較高有關。
據他所述,如果采用傳統機械式激光雷達的做法,來實現512線的分辨率,就需要縱向地堆疊光源和接收器,并且收發間的相對位置精度需要控制在微米級以下,以目前的技術和制造水平很難突破成本、體積、可制造性、散熱等諸多方面的限制。

但如果采用光學掃描的方式來實現512線的分辨率,那么光學掃描的角度精度就需要控制在萬分之一以內,即要求電機每秒鐘轉動近百圈,同時每圈的偏差還要小于秒針轉動的120分之一以內。
為此,北醒主要通過半導體激光器和傳感器陣列收發技術,以及自有專利的激光器驅動電路和接收信號處理電路,提升了信號的動態范圍和信噪比。

通過他們自研的雙軸高精掃描技術和雙電機控制算法,不僅實現了0.05°的精度掃描,還將電機控制電路的尺寸縮小了一半,成本節約40%,幫助解決了512線激光雷達在性能與成本之間的矛盾。
再加上他們的控制系統和自研光學系統,不僅支持靈活配置的掃描模式及掃描軌跡,還可適配全自動裝配流水線并最終實現量產。
北醒是誰?
北醒,成立于2015年,主要為客戶提供激光雷達及解決方案。
一直到2020年下半年,創立6年的北醒首次實現盈利。

他們目前的產品,主要覆蓋智能駕駛及車路協同、軌道交通、民航、航運、工業傳感等領域,對應三大類:大交通、工業傳感、車載。
其中大交通激光雷達,主要面向軌道交通、民航、航運、公路及車路協同等領域;而工業傳感激光雷達則適用于無人機、機器人、智能交通、周界安防、工業自動化、物位檢測等領域。

創立之初主要瞄準的還是軌道交通賽道,所以在大交通、工業傳感領域,北醒激光雷達已經獲得市場占有率第一,各型號累計出貨量為100萬臺,產品銷往90多個國家和地區。
對于車載激光雷達,北醒也早有布局,2018年研發了角龍平臺,這款平臺據說采用獨特的收發模組和雙軸掃描系統,而如今的AD2則是依托應龍平臺打造而來,結合了之前技術平臺的優勢。

2016年在奧迪自動駕駛創新大賽上,北醒還拿到了冠軍,當時用的是他們剛做出來的固態式激光雷達樣機。
截至目前,北醒的激光雷達相關專利申請公開413項,專利授權200項;北醒還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稱號。

在北醒最新的C輪融資里,投資方包括國內某造車新勢力、一汽富晟、順為資本(與雷軍關聯)、建信、中電科、將門、國海創新、豐厚和天啟。
在這之前,IDG資本、凱輝汽車基金、凱思博資本、泰達資本及科沃斯也參與注資過。
關于北醒創始人兼CEO李遠,1983年出生,今年39歲。
他本科就讀于北京交通大學,碩士從師中國發光學奠基人之一的徐敘瑢院士,博士就讀于美國Wake Forest University,博士畢業后在美國一所大學擔任高級科學家。

按照公開資料,李遠博士曾發表SCI引用論文40余篇,申請國內外專利100余項。
北醒研發團隊20%以上人員,來自華盛頓大學、多倫多大學、馬賽中央理工大學、維克森林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
剛創立北醒時,李遠表示:
“我們都像大航海時代的探險家一樣,都是朝著寶藏而去,結果最后發現的是一個新大陸。”
而成本幾千元的512線車載激光雷達,就是北醒交出的最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