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愛范兒
在「顏值經濟」逐漸升溫的時代,美顏修圖類 app 已成為當代年輕人的裝機必備。前置相機效果如何,已是不少人購機時的考慮因素。
市面上主打自拍的手機并不鮮見,但綜合體驗比較均衡的,依舊是少數。如果要挑選一款出來,vivo 的 S 系列就是滿足前述條件的代表之一。
時隔 7 個月,vivo 的 S 系列迎來更新。我們也拿到了剛剛發布的 vivo S9,恰好它的前代機型 S7 我也體驗過,本文就來簡單聊一聊 S9 的一些升級之處。
作為主打輕薄、自拍的手機,首先 S9 的機身規格保持了家族特色。重 173 克,薄至 7.35mm(「朝露白」和本文展示的「印象拾光」版為 7.43mm)。
其次則是前置相機的綜合體驗,這也是 S9 最大的升級點所在了。不過從硬件參數上看,S9 的兩顆前置鏡頭,與 S7 并沒有拉開明顯差距:
前置主攝為新一代 4400 萬像素 AF 自動對焦鏡頭,最大光圈為 f/2.0,全新的像素隔離技術使其進光量提升了 12%。 前置副攝為 800 萬像素的 105° 超廣角鏡頭,最大光圈 f/2.28,支持畸變矯正。
在 vivo S9 的廣告語中,「極夜柔光自拍」和「照亮我的美」暗示了 S9 的特別之處。和前代機型依靠屏幕補光不同,S9 在屏幕頂端的縫隙里加入了兩顆 LED 柔光燈。
這兩顆柔光燈的亮度把控的不錯,不會讓人覺得刺眼,還可以手動選擇始終開啟。如果覺得亮度不夠,還可以同時開啟柔光環與柔光燈,實現屏幕與 LED 燈的雙重補光。
另外啰嗦一句,這兩顆補光燈在關閉的狀態下,很難在邊框上發現它們的存在,不用擔心它們會破壞正面的美感。
硬件層面之外,S9 在美顏、暗光的算法上比前代提升了不少。S9 從底層優化了五重美顏算法,從點對點的 2D 算法,改進為 3D 立體建模算法。
由此帶來的直觀感受是,人物的面部結構優化地更為精準,比如側臉自拍時也能很好地識別五官、美妝效果更加自然,且提升了皮膚的細節與質感。
在黑暗環境下自拍時,除了柔光環與柔光燈的硬件加持,S9 也改進了夜景自拍的算法,通過 AI 對人臉進行提亮和降噪,修復五官的細節。
軟硬件層面的聯動,讓 vivo S9 的 自拍體驗十分優秀。在自拍的可玩性上,S9 也提供了 3D 光效、多重曝光等模式,還有許多自拍姿勢教學,對自拍小白來說很友好了。
說完核心的升級,我們再來看看其他方面的變化。其實外形上,S9 與前代乍眼看上去就像是雙胞胎一般。前置雙鏡頭的劉海設計,后置三攝的雙色云階設計,都保留了 S7 的語言。
不過拿在手中,S9 的變化還是很容易發現的。中框的材質由 S7 的塑料,變成了鏡面航空鋁,邊緣采用了鉆石切割工藝。這一變動在保持輕盈的前提下增加了質感。
但由于邊框棱角明顯,握持的手感與上一代圓滑的機身相比略有下降。這一變化可以說「喜憂參半」。
vivo S9 在后蓋配色與工藝上,也有所變化。這一代主打的是「印象拾光」色,也就是我手上的這款。通過雙膜雙鍍工藝,實現了 9 種漸變色。在不同光線和角度下,后殼可以呈現出多彩、亮澤的漸變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vivo S9 出廠自帶 OriginOS 系統,簡潔有序的華容網格布局,比前代的 FuntouchOS 美觀了不少。
上文提到過,vivo S9 不是只會自拍的偏科生,而是擅長自拍,在其他方面也相對均衡的特長生。這次它首發了 6nm 制程工藝的天璣 1100,相比 S7 的高通驍龍 765G 和中端機常見的天璣 1000 ,在性能與功耗方面都有不俗提升。
另外 33W 快充、90Hz 刷新率、支持 OIS 光學防抖的 6400 萬像素主攝、屏下指紋識別等配置,也都以實用為主。
在 vivo S9 系列的發布會上,vivo 還推出了一款無線耳機,主打 11.2mm 的大動圈和 18 小時長續航,售價為 299 元。但如果購買 vivo S9,該耳機僅需再加 39 元即可換購。
最后來看 S9 的售價。相比前代 S7,S9 貴了近 200 元:8GB 128GB 為 2999 元,12 256GB 版本 3299 元。目前為預定階段,3 月 12 日正式發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