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歌曲好聽與否,關鍵在于音樂的旋律和歌詞的膾炙人口。大凡能夠流傳久遠的歌曲,大都具有優美的旋律和歷史大場面的記憶痕跡,以及歌詞的宜讀宜唱,朗朗上口,與音樂旋律結合的恰到好處。當然,也有感情豐富細膩觸動靈魂的歌曲。這樣的歌曲,往往由一副好嗓子的歌唱家反復創作,最后,經過音樂人的認可,首唱就會轟動全場,以至于每唱必有廣大聽眾的共鳴,確實能夠打動聽眾的心。即所謂的經典歌曲。
“經典詠流傳”好像是詩詞大會的常用詞匯。改一字即為“經典永流傳”。凡認為經典的歌曲,必定能夠流傳久遠。現在的歌曲不好聽,也不能一概而論。也有一些悅耳動聽的歌曲流傳于世。有些歌曲的確不能恭維。其原因,大概是因為多方面所致。音樂人的追求,作曲家的創作觀念等等不一。現在,有些歌曲是內容泛泛,無病呻吟,低俗怪談,追奇逗樂,跳躍呼喊。有的沒有實質性內容,堆砌辭藻。聽眾聚精會神地聽了老半天了,經過反復過濾思考也沒有聽出個“之乎者也所以然”來。
震耳欲聾,擠眼抹淚,狂喜高呼,表演怪狀倒是不斷撞擊眼球和耳鼓。找尋了半天,沒有一個音符掉入心里。既然問題提了出來,希望音樂人,歌唱家們在不遠的將來,能夠創作出一批能夠走心的歌曲,讓人們的心靈經常不斷地沉沁在優美動聽,格調高雅的歌聲中,能夠調動人們心靈積極向上的律動。未來可期。更有甚者是有些新歌曲,其曲體根本沒有“起、承、轉、合”,簡直是胡亂堆砌而成。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類歌曲卻能在大電臺播出。
本人是學聲樂的(所消學院派),唱過不少歌。從上世紀的60年代幾歲開始,只要是正式出版的歌曲,不管男聲女聲合唱幾乎都聽過或唱過。看看作曲家的榜樣吧:雷振邦寫《蘆笙戀歌》音樂的時候,去云南采風,住在少數民族的竹樓里一年,雷蕾說他父親是融進了當地人的生活,當地少數民族“族人”,過節分福利時也備上他父親一份…;還有雷振邦寫《冰山上的來客》,二進天山山脈,尋找創作元素,《高原之歌》等歌因此而誕生:“翻過千程林,爬過萬道坡,誰見過水晶般的冰山,野馬式的雪水河……”。
老歌不管是作曲作詞都是深思熟慮精雕細琢的。有的歌詞詩情畫意,作曲韻味悠長,讓人猶如身臨其境。有的歌詞慷慨激昂,作曲激情澎湃,讓人聽起來唱起來都豪情萬丈。有很多的歌詞都來源于生活,能引起大家的共鳴。那些經典的抗戰歌曲,愛國歌曲,軍旅歌曲,愛情歌曲和歌唱父母的歌曲都是寫得有靈魂有情懷,不管聽多少遍都不過時,而且是越聽越好聽,越聽越想聽。
現在的流行歌曲嘛,都不想說了,全是快餐文化,有的為了押韻,硬生生的把一些風馬牛不相及的字詞強拉硬拽的拼湊在一起,能聽得你一身都是雞皮疙瘩。當然,也還是有一些好的流行歌曲的,但是流行歌曲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火得快也被拋棄得快。不像經典老歌那樣能經久不衰,永遠是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