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庭陶虹涉嫌傳銷案聽證會,最近剛結束。
從去年被調查以來,張庭案就持續引發全網熱議。
上半年,案件一度已經被市場監管部門認定為傳銷。
沒想到,這次居然又疑似有了反轉。
有人爆料,調查方的證據涉嫌造假。
還沒等事情發酵,張庭就在微博公開發文,理直氣壯絕不認罪。
一直以來,傳銷類的欺詐案件都很難被認定。
一來,這類公司會動用各種手段為自己打幌子,掩蓋其傳銷行為。
二來,傳銷組織內成員充分信任上級,積極維護整體的利益,從而使得調查難以深入。
而張庭公司目前還只被認定為「經營性傳銷」。
不用追求刑事責任,也的確存在一定的回旋余地。
從2013年創辦公司起,張庭夫婦憑著「明星光環」光速發展。
無數人掏空口袋,想要跟著明星一起賺錢。
據統計,「TST庭秘密」共有676萬注冊會員,以及774萬經銷商。
無論這次案件結果如何,最遭殃的永遠都是位于底層的下線。
隨著「TST庭秘密」帝國的崩塌,他們該怎么辦?
他們還能維持正常生活嗎?
這讓魚叔想到5年前韓國拍的一部電影。
不妨借此機會,和大家聊一聊韓國曾經最囂張的傳銷大佬——
《騙子》
?
影片改編自韓國史上最大的一起詐騙案——
「曹喜八案」。
曹喜八,被稱為「韓國稀世詐騙犯」。
從2004年開始,他成立了十幾個皮包公司,打造醫療美容器械的生意幌子。
并在全國陸續建立了十多家金字塔式傳銷組織,以金融理財的名義進行非法集資。
五年間,他從三萬多個投資人處騙取金額高達4萬億韓元(約221億元人民幣)。
2008年,曹喜八事跡敗露。
無數投資人資金蒸發,自殺者層出不窮,其連鎖反應影響至今。
但,曹喜八本人從未被逮捕。
電影《騙子》就從這場案件的爆發開始說起。
開場就為我們呈現了,被騙的投資者們崩潰的場面。
下線找上線要錢。
上線又找上線的上線要錢。
然而,誰也拿不回自己的一分一毛。
所有的「投資」,都打了水漂。
那些都是普通人靠著一點一滴的血汗錢,積累的存款。
有的還向親朋好友借來許多債務。
因為一時的貪念,全都投了進去。
但,如此的損失并不能怪受害者。
真正的罪魁禍首曹喜八,卻帶著錢不翼而飛。
電影中,他化名為張斗七。
事發后,張斗七和親信賄賂韓國警方,找人偽造了身份和簽證。
掩蓋了所有線索,偷渡到了中國。
被國際刑警以「紅色通緝令」通緝。
直到3年后,逃犯被曝「猝死」,而且已經被火化。
葬禮影片、死亡診斷書樣樣齊全。
但這段視頻依然疑點重重。
很多人都相信這是他的自導自演。
而且警方稱,火化后無法比對DNA,無法進一步確認死者就是曹喜八。
由于沒有實質證據,這起案子只能不了了之。
但,無論是中國還是韓國,仍然不時的會出現有人看見曹喜八本人的傳聞。
其人到底是死是活,無人知曉。
電影《騙子》講述的正是主角黃智成(玄彬飾)為了替父報仇,四處奔走,尋找大騙子張斗七的故事。
實際上,他也是一個騙子。
不過他立志做一個只騙騙子的騙子。
他的父親,正是當初幫助張斗七偽造簽證的人。
父親原本是業界有名的偽造犯。
但年邁后已經金盆洗手。
在張斗七親信的脅迫下,才決定做最后一票。
誰知,他最終也被殺人滅口。
警察以自殺結案。
有造假事在前,兒子黃智成自然清楚事情另有隱情。
復仇的種子就此埋下,他也踏上了尋找張斗七之路。
時間一轉八年過去了。
張斗七詐騙案再次被提起。
網上有報道稱有人在國外看到被宣布「已死亡」的張斗七出現。
甚至傳出了一份高官受賄名單。
一時之間,曾經參與過張斗七事件的權貴人心惶惶。
為了保住職位,檢察長(劉智泰飾)想方設法抓住張斗七。
斬草除根,永絕后患。
結果,他意外抓到黃智成。
嚴刑拷打之下,知曉了對方的目的是找張斗七復仇。
兩人目標一致,便決定聯手。
就這樣,一個江湖騙子和一個檢察長正式結盟。
龐氏騙局。
這個詞早已不新鮮了。
所有的傳銷,本質其實都是如此。
相信一定會有人好奇: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人會上當受騙?
「怎么會把所有財產交給這種人?都不起疑心的嗎?」
電影中,黃智成就曾發出過這樣的疑問。
而黃父的回答很有意思。
也為他上了騙子人生最重要的一堂課:
「一定是滿心懷疑,所以才會上鉤
一旦消除懷疑,就會百分百確認了」
這句話正是龐氏騙局能成功的核心。
后來,黃智成也為我們演示了一番這個經典套路。
別說普通人了,連專業的騙子也會上鉤。
他為接近疑似是張斗七的小嘍啰,一步步為其下了套。
第一步,高調宣傳,釋放誘餌。
黃智成假裝入獄,在小嘍啰面前假裝地產大亨,引起小嘍啰注意。
只引起注意還不夠,氣氛也得渲染起來。
所謂真正出色的獵人,都是以獵物的姿態出現。
不主動出擊,而是等待小嘍啰自己來搭話。
這么一來,可信度又上升一層。
果不其然,小嘍啰心動了。
但僅此是不夠的。
接下來,還要制造偶然,進一步誘惑對方。
最終讓小嘍啰主動上門,尋求合作。
第二步,放長線,釣大魚。
為了制造聲勢,黃智成租下高檔寫字樓里的辦公室,儼然一副大老板模樣。
聊天中故作無意提出自己有一個低成本高收益的項目。
可當小嘍啰聽到初期投資需要10億的時候,面色猶豫。
黃智成卻一臉早就料到的表情,竟然直接放棄!
小嘍啰立馬慌了神,表示自己要和領導商量一下。
不虧是騙騙子的騙子,手段還是高。
這不,上線就釣出來了。
張斗七派來了親信和黃智成談判。
第三步,正向回報。
和小嘍啰比起來,親信道行自然更深一些。
面對賭場誘惑,毫不心動。
高額返利,那是我玩過的。
黃智成快速轉變思路,結束合作的談判。
派出團隊唯一的女生,誘惑親信。
英雄難過美人關,終于調出了最重要的信息——
張斗七居然就在韓國!
這些就是黃智成的手段,他用張斗七的套路,去套路張斗七。
而且,他成功了。
和電影里黃智成做的一樣,一切都是被包裝出來的泡沫。
「TST庭秘密」實行多層代理銷售。
簡單來說,團隊銷售額高,等級越高,個人提成就會高。
這也造成了一個現象——
頂層的人拉的「人頭」多,賺得盆滿缽滿。
而代理商囤積賣不出去的產品,連本金都「打水漂」。
實際上,他們賺的是代理商的錢。
這些囤積的護膚品,最終只會爛在最底層的下線手中。
那么可能會面對家破人亡的慘劇。
他們的損失,誰來買單?
對于這種大型傳銷組織,我們還需要關注一件事。
那就是,在傳銷的背后,很可能有權力人士為其擔保。
比如,人們普遍懷疑曹喜八有著韓國政界人士的庇佑。
否則,不至于橫行數年,居然完全沒有被發現。
甚至于事發后,能在全國矚目下,輕松偷渡逃走。
電影《騙子》也呈現了,張斗七背后長期賄賂的利益團體。
有警方,有檢察官,有金融高管,甚至還有議員……
正是這些腐敗官員的庇護,才使得這個傳銷組織能發展壯大到如此大的地步。
片中,黃智成的目標,其實也不是張斗七。
他利用多年時間設下的圈套,要處罰的,其實是當年逼迫黃父偽造簽證的貪官們。
他要這些貪官的名單,他要檢察長償還他父親的性命。
最后,蟄伏八年的正義終于到來。
《騙子》用一場「騙中騙」的復仇讓觀眾直呼爽快。
影片于2017年在韓國上映時,以連續22天的成績創下當年韓國單部影片最長時間蟬聯票房冠軍的記錄。
足以看出,「曹喜八案」在韓國人心中確實留下了很深的創傷。
但現實中,「曹喜八案」的影響遠比電影更為復雜。
曹喜八詐騙所涉及的行業之廣,不僅僅只是醫療器械租賃,還包含房地產租賃、旅游休閑等產業。
無一例外,都是非實體經濟。
詐騙案的曝光,直接戳破了這些看似繁華的泡沫,投資者直接面臨破產危機。
據當時調查,平均1500個韓國人中,就有一個人被騙。
平均每人被騙的金額約人民幣60萬左右。
而這只是一個人,如果這是一個家庭呢?
不敢想。
張庭能否等到公正的裁決,現在還是個未知數。
身處巨大的利益之前,誰也不發拍著胸脯保證自己絕對不會心動。
但還是希望能在做出抉擇之前。
能設身處地去想想那些可能被傷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