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第3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在昨晚就正式揭曉了,這個名單就不貼了,這里還是分析一下拿下最佳男主角的朱一龍吧!我看網上恭喜朱一龍的網友居多,但也有一些批評的,這也很正常,如果要問我個人意見的話。
朱一龍拿下最佳男主角也可以,雖然這次他未必能碾壓其它幾個,特別是徐崢和沈騰,但綜合水平沒什么差距,他拿獎也沒有什么問題。
這次金雞獎提名男演員:《長津湖》的吳京,《愛情神話》的徐崢,《奇跡笨小孩》的易烊千璽,《獨行月球》的沈騰,最后就是《人生大事》的朱一龍。
吳京和沈騰都是中國電影市場票房王者,相對來講吳京作為動作演員,同時因為《長津湖》的屬性表演空間不算大,沈騰下面再講。
易烊千璽作為新人四字表演還不如朱一龍,排除掉十分正常。
《愛情神話》質量過硬,徐崢表演也很穩,硬要說缺點的話就是沒有什么突破。徐崢自從《泰囧》成功,《我不是藥神》封神,這十年徐崢演的角色幾乎都是中年危機失意男,一直沒什么突破。
沈騰才是最可惜的,雖然《獨行月球》是部商業喜劇片,但沈騰的表演也和以前類似。但這電影完全是沈騰的獨角戲,沈騰也貢獻《夏洛特煩勞》成功以來最好的表演,而且也是有很大突破的。
我認為和朱一龍在伯仲之間吧,現在朱一龍拿獎也可以理解。
不過,我認為朱一龍拿下這屆金雞影帝有個最大的意義:那就是中國電影圈在吳京徐崢等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的中生代男演員過后,這個獎證國產電影“流量經濟”越來越淡,開始讓真正有實力的年輕演員獲得認可,出位。
雖然現在朱一龍在這個時代還具備“流量屬性”,但他是憑借轉型后過硬的作品,實力和突破性的表演獲得主流獎項的肯定,這對中國電影扶持有實力的新生代演員,絕對是個突破。
資源被占領,獎項成“野雞”?流量對于中國娛樂圈禍害多深
現在談到中國娛樂圈,網友就開口罵流量什么的,然后動不動內娛完了,這也要完了,那也要。如果對于中國影視圈有所關注的話,你會發現“流量明星”《戰狼2》后就開始退潮了,特別是中國電影。
中國“流量經濟”巔峰是什么時候?很多人現在都在罵“流量”如何如何。
中國流量巔峰是“四王三小只”的時候,現在已經崩了兩個半。他們火爆巔峰是2015年前后兩三年,出口韓國轉內銷的“歸國四子”中的吳某,鹿晗和內地電影圈自己捧出來的峰峰和楊洋,三小只就是tfboys三個成員。
這些再加上歸國四子另外兩個張藝興,黃子韜,內地峰峰同期的井柏然,香港陳偉霆,于正御用陳曉。這批新生代男星占據了音樂、綜藝娛樂、影視劇幾乎所有內地娛樂圈頂級的資源。
比如就這個獎項而言,楊穎和峰峰拿百花獎是在2016年。
當時他們的資源更是不用多講,電影當時三小只還小沒有發力,另外四大簡直霸占中國影視圈,而且全是頂級資源。
結果,自從2017年吳京的《戰狼2》吊打同期《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不止把楊洋打回電視劇圈,后面幾年電影圈明顯逆轉。
2019年的《上海堡壘》遇到了《流浪地球》襯托(又是吳京),《誅仙》的肖戰短暫的爆紅,到2020年出事資源大降,宣告流量在電影圈變得越來越困難。
流量在那兩年開始集體退出電影圈,回到電視圈。開始沉寂,推出偶像作品,和電視圈層出不窮的新流量在競爭;不服向主流實力派轉型,有什么重磅電視劇推出,結果德不配位爭議不斷——
2017年后曾經的老牌流量的發展是這樣一個過程,現在電視圈新流量也是一樣。
當然,直到后來四字崛起,再到朱一龍進軍電影界,今年開始崛起的王俊凱,再到本來可能崛起的王一博,但他們的屬性還是有些不同的,這不是一捧一踩。
朱一龍拿金雞影帝不配?和他同期火爆的3個男星,我認為都能拿獎
易烊千璽,王俊凱是這幾年進軍電影,但他們是“四大三小”時期的老牌流量,只是當時年紀小。王一博和肖戰是一票的,屬于2018年后新晉頂流之一。
此后包括《山x令》張某和龔俊,再到今年《蒼蘭訣》爆紅的新頂流王鶴棣。他們火的時間太短,同時主流“反流量”盛行,他們直到現在都在偶像劇里打轉,主流嚴肅劇都沒有,更別說電影了。
2018年內地自己搞的偶像選秀選出的愛豆,像蔡徐坤等啥的沒來禍害影視圈。(阿瑟這種太子完全不同,大家不在一個賽道)。
那么朱一龍呢?
這也是他們這批演員最大的不同,2017年后國內電視圈流量作品仍然很火,并且仍然能捧出火爆的“流量明星”,但他們和之前歸國四子三小只,內地選秀愛豆,再到峰峰,楊洋等不同。
他們年紀和“四大流量”差不多,但出道時間很早,早早參演過無數作品有過磨煉,演技實力和作品比其它流量硬得太多,但確實又靠“流量劇”爆紅,為此又帶有“流量屬性”。
說白了:他們在“流量時代”憑借流量爆紅的實力派,本質上是傳統小生演員發展路線。
我認為分別有:朱一龍、白宇、李現、張若昀
李現之前演了多年小配角,配角,然后是網劇《河神》,再到《親愛的熱愛的》偶像劇爆紅,也有了流量屬性,后面發展有些不太順利。
張若昀2010年前就有配角,重要配角,2015年《無心法師》《麻雀》還是男三,《法醫秦明》的雙男主,最后到《慶余年》大男主爆紅,才有《雪中悍刀行》《警察榮譽》的男主角等等。
朱一龍和白宇是靠耽改《鎮魂》火的,完全的流量路子。但他們都只用兩三年時間就從流量偶像向實力派成功轉型,只是因為“流量劇”爆火帶來的流量屬性,每一次爭議還比較多,這個“飯圈”的作用也功不可沒。
白宇有《紳探》《蓬萊間》偶像劇,《沉默的真相》《喬家的兒女》便轉型成功。
朱一龍《知否》的男二,《我的真朋友》,《重啟》的男主,2021年的諜戰劇《叛逆者》,電影《峰爆》,比較穩當,結果一年后《人生大事》實現商業票房,獎項雙豐收,快是快,也很穩。
如果你用這套方法去看的話,就會發現2017年就是一個分水嶺。
同樣演戲多年,憑借過硬作品火的實力派:80后有雷佳音、肖央、章宇和85后的黃軒。
同樣有些流量屬性,只是走硬漢路線,資源很好實力卻一直詬病的黃景瑜、歐豪和魏晨。
老牌流量楊洋、陳曉在積極的轉型,后者轉型得較為成功了,前者還差點。井柏然,林更新比較隱秘,90后的吳磊、白敬亭穩扎穩打。這時火的偶像小生任嘉倫、羅云熙、陳星旭和于正御用許凱在偶像劇里掙扎——
ps:年輕電影演員中彭昱暢不上不下,劉昊然始終差一點,屈楚蕭我認為還有機會。
《峰爆》沒想到,《人生大事》才剛剛開始?朱一龍的好日子還在后頭
不過,因為之前“流量經濟”的原因,大眾記憶還停留在提到年輕明星就罵的程度,倒也能理解。同時電視圈因為平臺和受眾的關系,當前流量和演員還比較混亂。
國產電影圈好了不少,因為電影是實打實觀眾買票撐起來的。
一名演員的演技實力、形象口碑、作品支撐和熱度,知名度等所謂的流量,最終和獲得的資源應該是一體的。
電影演員要么是天賦異稟直接上,你的天賦和靈氣撐得起角色,還有導演調教。
要么就是從電視劇小配角,重要配角和反派,主角之一,絕對主角;電影配角和主角之一,文藝片和中下投資電影主角,最后才是商業大片,這樣穩扎穩打一步一步上來。
為何易烊千璽、王俊凱,未來的王一博,包括之前的老牌流量明星爭議大?
原因就是他們既沒有天賦和實力,又沒有優秀的作品和角色打底,最終只靠了“流量”就輕而易舉獲得了他們匹配不上的最頂級資源。
說白了:他們的實力和優秀作品的厚度沒有辦法支撐這些頂級資源,觀眾強烈不認同。
“四大頂流”老牌流量從一開始就沒有獲得觀眾的認同,四字被資本和圈子吹成一個巨大的泡沫,實話實說他表現好于其它老牌流量,但躥升得太快仍然是撐不住,因為一個現實問題,一戳就爆了。
未來面臨同樣考驗的有正熱的王俊凱,同樣操作的王一博,其它同類流量倒沒了。
朱一龍、白宇、李現和張若昀就好了很多。要說優秀作品的厚度和演技實力比以前演員強多少不至于,但和這十年的流量明星相比那就強了一檔,甚至不止是一檔。
一如開始所講他們爆紅避免不這個時代的“流量屬性”,但還是一步一步上來的。
最后,這個世界終究是屬于年輕人的,國產電影圈現在的中流砥柱是吳京、徐崢、鄧超、黃渤等70后,年齡在45歲上下,是的你沒有看錯。
78年的張譯,79年的沈騰,82年的王寶強正在巔峰。
其它80后雷佳音、胡歌、肖央、章宇、黃軒和朱亞文基本上都只差了一點。
朱一龍是85后,也是第一個85后金雞影帝。雖然算是穩扎穩打,但在電影圈的崛起也算快,只用了兩年。未來他的電影有懸疑片《消失的她》,陳凱歌的戰爭片《偉大的勝利》的群像男主之一。
如果這兩部作品穩了,朱一龍就更穩了,也就是國內中生代電影男演員之一。
其它同期男演員,像李現轉型電影一度失敗,白宇還沒有正式進軍電影,張若昀更是沒有嘗試過。我覺得他們是可以嘗試的實力派演員,觀眾也可以觀望一下。
當如果他們的“流量屬性”能徹底夠洗干凈成實力派就更好,到時也不會有這些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