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智能化社會對老年人造成的“數字鴻溝”,在疫情常態化防控的影響下,已經從隱性走向顯性。據不完全數據統計,截止到目前中國約有2.5億中老年人,他們大多出生在50-60年代,由于那個時期教育資源匱乏,他們文化水平不高,沒有受過太多系統教育,復雜多變的智能應用讓這類群體越來越招架不住,無法適應新技術的他們正在被信息化社會邊緣化。為此,工信部在2020年12月底頒發《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方案》通知,提出要著力解決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在使用智能技術時遇到的困難。
一方面,社會組織更早地看到老年群體面臨的數字困境,近些年“老年人手機課堂”等面向老年人普及智能手機知識的公益課堂十分普遍,并在老年群體間廣泛受歡迎;另一方面,很多企業也在積極開始產品的適老化改造,考慮老年人的習慣,持續優化對特殊群體的功能和服務,助力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這其中,提供普遍受到老年人關心的天氣預報產品的企業墨跡天氣就從APP本身出發,關注不同群體用戶體驗,豐富和優化天氣語音播報、強化天氣影響生活等多維度內容為不同群體提供便捷的服務。
打開墨跡天氣App可以看到,墨跡天氣可以為用戶提供LBS天氣查詢服務,并特別設置了天氣的語音播報功能,不僅將每天的天氣情況進行播報,還將一些關聯生活服務的信息嵌入播報中,非常實用。不僅如此,墨跡天氣還開發了許多生活服務功能,也非常適用于老年人,比如萬年歷功能,健康、運動、穿衣、釣魚等生活服務指數,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指導。對于很多喜歡釣魚的中老年人來說,通過釣魚指數就可以知曉什么時間適合釣魚,以及餌料選擇,釣場等信息。
針對老年人普遍感興趣的養生問題,墨跡天氣App端內也專門辟有內容版塊,聚合各大平臺的養生知識。并結合墨跡天氣在氣象方面的優勢,通過大數據分析進行篩選,并在不同的節點進行精準推送,普及健康養生知識,傳播健康理念,為老年人生活提供科學、健康的指導。
互聯網應用、智能技術創新體現了發展的“速度”,當前許多企業對產品進行適老化改造,幫助老年群體融入智能時代,則體現了政策的“溫度”。科技適老,理念適老,政策適老,正是整個社會和時代所需要的人文關照,企業產品和服務的適老化改造和優化,將助力老年人享受智能生活,感受“品質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