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堪稱CP爆發(fā)之年。
既有《夢華錄》《蒼蘭訣》《星漢燦爛》當(dāng)中的熱門古偶CP。
又有各路戀綜層出不窮的素人CP。
讓磕學(xué)家欲罷不能。
但,魚叔今天要講的這一對,絕對不同凡響。
雖是「三角戀」,卻被稱為今年最浪漫、最震撼的愛情奇觀。
這CP出自一部紀錄片。
豆瓣高達8.9分,爛番茄新鮮度開局100%。
不僅是年度票房最高的紀錄片,也是無數(shù)人期待的沖奧之作。
今天咱們就來見識見識,什么才叫CP天花板——
《火山摯戀》Fire of Love
正如片名,火山與愛情的并置。
并非詩意的比喻,也絕無藝術(shù)的夸張。
而是因為這對CP的身份相當(dāng)特殊。
他們是一對火山學(xué)家夫妻,卡蒂婭和莫里斯。
他們的工作就是追隨各地的火山噴發(fā)、余波,采集樣本,收集數(shù)據(jù),預(yù)測新的噴發(fā)。
因此,他們的愛情故事也堪比災(zāi)難大片。
他們會乘直升機到荒蕪之地,在硝煙中穿行。
不像偶像劇中,男女主在冬日里踩雪、滾雪球。
卡蒂婭和莫里斯最常做的是,在炙熱、熔化的巖石上踩來踩去。
在手里小心翼翼地團火球。
也不像偶像劇男女主在干凈亮堂的廚房里你儂我儂的經(jīng)典場面。
他們常常就地取材,趁著熔巖溫度還沒降低,煎幾個雞蛋吃。
邊吃還邊互相吐槽對方的廚藝。
他們也有調(diào)劑生活的小生物。
有時是笨重的海豹,有時是小巧的松鼠。
縱情于廣闊天地間,無需刻意編排也足夠浪漫。
他們在爆破中享受蜜月之旅。
在峭壁懸崖上擺出pose。
沒有燈光璀璨的舞廳。
在巖塊、碎屑四起的火山邊緣,他們也可以自在舞蹈。
正如莫里斯所說,「我,卡蒂婭,火山,這是一個愛情故事。」
這段「三角戀」始于1966年。
當(dāng)時恰逢火山學(xué)領(lǐng)域興起,大陸漂移學(xué)說被進一步確認。
卡蒂婭原本是地球化學(xué)家,莫里斯是地質(zhì)學(xué)家。
他們因為各自的「初戀」——埃特納火山與斯特龍博利火山,摩擦出火花。
最終一拍即合,決定共同奔赴世界各地的活火山。
不像我們印象中嚴謹、古板的科學(xué)家形象。
這對夫妻更像個兩個瘋狂、自由的藝術(shù)家。
他們不愿以傳統(tǒng)的科學(xué)方式將火山細致歸類、命名。
而是認為每一座火山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其鮮明的個性。
所以,他們并沒有依賴科研數(shù)據(jù),而是更多借助影像。
他們背著各種攝影器械,追趕每一場火山爆發(fā)場面,為不同形態(tài)的巖漿、板塊留念。
這部紀錄片中,大量極具震撼力的素材都是他們親自拍攝的。
能清晰地看到板塊如何分離,涌出的巖漿填滿縫隙,形成新的陸地。
能看到滾燙的火山巖,如面包一般膨起,又像巧克力一般熔化。
以及形成的巖漿湖,如一鍋滾開卻被遺忘的熱粥。
有劇烈的噴發(fā),也有緩慢的溢流。
伴隨著空中溢起的熔巖碎屑,地球由此新生和裂變。
這就是莫里斯和卡蒂婭眼中的世界。
他們一生都為如此壯美、震撼的地球奇觀所傾倒。
他們彼此深愛,因為「沒辦法和不愛在火山之巔的人在一起」。
他們決定不生小孩,因為只有這樣,「人生中就只有火山、火山和火山。」
毫無疑問,浪漫的同時,他們的生活也是極度危險的。
地形原因,汽車一度拋錨了27次。
有時陷在熔巖池里。
有時被突如其來的異物撞毀。
被燙傷也是常事。
莫里斯曾掉入滾燙的泥中。
右腿皮膚像洋蔥一樣剝落。
他稱之為「火山學(xué)家的洗禮」。
氣體采樣是基本工作,但也十分棘手。
將成分復(fù)雜的氣體裝入瓶中,這一簡單的工序常常要失敗很多次。
一次次突如其來的爆炸。
讓他們經(jīng)常長褲子變成短褲衩,屁股還得縫縫補補。
但多數(shù)時候,好奇和熱愛蓋過了恐懼。
他們永遠無所畏懼,一起上刀山下火海。
僅有一次例外。
1971年,在和朋友乘船前往印度尼西亞時,莫里斯突然冒出一個大膽的想法。
他想在全世界最大的硫酸湖里劃船。
他覺得很有趣,因為從沒有人這樣做過。
卡蒂婭是化學(xué)家,深知強酸的可怖。
一行的化學(xué)家也都極力反對。
畢竟,這個湖里,一塊石頭都能飛速溶解。
硫酸湖邊也都是面目全非的野生動物。
人一旦失足落水,后果不堪設(shè)想。
最終,卡蒂婭拒絕參與,但她還是尊重莫里斯的意愿。
莫里斯和一個地質(zhì)學(xué)家朋友一起挑戰(zhàn)。
他們在跳蚤市場買了一個橡膠艇。
懷著興奮又恐懼的心情,一點點向湖中心挪去。
直到硫酸溶掉鋼纜,腐蝕了丟下去的樣本瓶。
在逆風(fēng)的惡劣情況下,他們花費三個多小時才平安返岸。
卡蒂婭一直在山上密切注視,揪著一顆心。
等他們上岸后,忍不住憤怒大罵。
莫里斯搬出尼采的話回擊,「傻子就是一無所有只剩理智的人。」
但顯然,卡蒂婭從來不怕失去理智,她只是怕莫里斯離開。
他們都深知,既已選擇了這條路,死亡就是一門必修課。
1980年,美國圣海倫斯火山爆發(fā),一大片山坡崩落。
有兩位火山學(xué)家被灰火山的爆破擊中,當(dāng)場身亡。
其中之一就是他們的好友。
朋友的離去讓他們悲傷,卻并未澆滅他們對火山的熱情。
相反,他們反而因此選擇了更冒險的一條路——灰火山研究。
火山可以籠統(tǒng)分為紅火山和灰火山。
以前,他們熱衷于拍攝色澤鮮麗的紅火山。
紅火山產(chǎn)生于板塊的分離,會形成溢流。
但只要判斷出河流走向,就可以避免受傷。
朋友因灰火山去世后,他們則轉(zhuǎn)而探求灰火山。
灰火山,是出了名的殺人火山。
「就像是點燃引信的炸彈,但沒有人知道引信的長度。」
火山灰云能噴發(fā)到30、40公里的高度,碎屑涌浪的速度高達每小時一千公里。
短短數(shù)秒內(nèi),就能摧毀方圓40公里內(nèi)所有生靈。
但這些也并沒有消減他們對火山的迷戀。
他們依然滿懷期待地奔向每一次噴發(fā)現(xiàn)場。
還會發(fā)掘更多有價值又有趣的信息。比如,灰火山雖然危險,但它們的火山灰卻相當(dāng)肥沃,有利于蔬菜種植。
他們就試著種出了「巨無霸」蘿卜。
或許,在很多人眼中,這份癡迷和熱愛是難以理解的。
《2012》《龐貝末日》等災(zāi)難大片,都展現(xiàn)了火山爆發(fā)時的末日景象。
從人類渺小的視角看去,種種自然偉力,遠距離看是壯美。
但近距離看,感受到的更多是一種蕩清一切的可怖摧毀力。
卡蒂婭和莫里斯并非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他們對火山的感情也發(fā)生過變化。
其實最初,他們是為了逃避人類社會,才選擇投奔自然的懷抱。
60年代的美國,社會動蕩,人心渙散,他們一同上街游行。
但最終出于對人性的失望,才將全部心力投注在火山上。
但80年代,他們再次奔向火山時,卻反而是為了奉獻社會。
也是從這時起,他們開始接近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科學(xué)家形象。
契機是1985年,哥倫比亞安第斯山脈的魯伊斯火山爆發(fā)。
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嚴峻的火山噴發(fā)之一。
整個村莊都被吞沒。
原本,火山學(xué)家已經(jīng)預(yù)言了這次爆發(fā)。
也早已拿出了相應(yīng)的技術(shù)報告。
里面詳細列出種種令人不安的跡象,并說明了周邊城鎮(zhèn)所面臨的危險。
但沒料,決策者并沒有接受火山學(xué)家的建議。
他們以成本太高為由,竟然完全沒有提醒居民撤離。
導(dǎo)致村莊被徹底摧毀,至少兩萬三千多人死亡。
卡蒂婭和莫里斯窮盡一生觸摸地球的脈動、血流。
那一刻,他們卻只覺得自己的心在滴血,甚至無顏自稱火山學(xué)家。
雖說,20年來他們流浪在無人之地。
但一如莫里斯所說,他們熱愛火山,卻也更愛人類。
他們也深知,只要對火山有足夠的了解,這兩者并不沖突。
因此,他們萌發(fā)出新的愿望——讓人類避免火山之災(zāi)。
他們反思,或許是因為技術(shù)報告專業(yè)性過強,無法令人信服。
但如果是直觀的攝影、圖片,視覺沖擊力更強,或許更能引起重視。
因此,他們決定集中心力拍攝防災(zāi)的教育影片。
拍出火山吞噬萬物的場面、受災(zāi)現(xiàn)場的情景,讓政府正視這一問題,也給普通大眾敲響警鐘。
為了實現(xiàn)這一效果,他們開始尋找最致命的灰火山。
而且比以前更為冒險,更加近距離地拍攝。
常常在火山爆發(fā),碎屑浪涌的時刻,還在50米處扛著攝像機呆立。
好幾回多虧被朋友及時拉走,才能死里逃生。
可遺憾的是,他們終究不是災(zāi)難片中永遠頭頂光環(huán)的主角。
1991年6月,他們在日本云仙的火山爆發(fā)中離世。
日本的云仙山在沉睡了200年后蘇醒,讓他們異常激動。
可當(dāng)天,因為下過雨,視線模糊。
他們?yōu)榱伺牡酶宄镜秒x火山更近。
這一次,他們徹底消失于滾滾而來的火山灰里。
同月,菲律賓的皮納圖博火山爆發(fā)。
由于預(yù)防措施得當(dāng),五萬八千多人成功撤離。
這正得益于卡蒂婭和莫里斯生前留下的影片。
他們提前預(yù)測到火山爆發(fā)的跡象,并用所攝素材制作了教育影片寄給菲律賓當(dāng)局。
政府被他們的影像所震驚,十分重視他們的警告。
提前發(fā)布預(yù)警、部署撤退,才沒有釀成嚴峻后果。
卡蒂婭和莫里斯,長眠于一生摯愛的火山。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們的軀體依然緊靠。
死亡也未曾將他們分開。
而他們留下來的知識遺產(chǎn),還在拯救著無數(shù)人的生命,給人們以永恒的精神慰藉。
他們將自己活成了兩座火山。
留下了熾熱燃燒,剎那永恒的生命奇觀。
不難理解,這部影片能被很多人列入年度十佳影單。
作為一部以自然景觀為主題的記錄片,與之前同樣由國家地理出品的《泰國洞穴救援》《徒手攀巖》一樣。
它讓人心澎湃,久久難以忘懷。
不僅僅因為火山、洞穴、峭壁這些雄偉壯觀的自然奇觀。
而是因為罕見、可貴的生命狀態(tài)。
純粹的熱愛,極致的追求,忘我的境界。
一道不長的火光,卻足以給這個虛榮浮華的時代當(dāng)頭一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