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于11月18日閉幕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COP27),歷經一天一夜的“加時賽”,于當地時間20日上午在埃及沙姆沙伊赫正式閉幕。大會就《公約》及《京都議定書》《巴黎協定》落實和治理事項通過了數十項決議,其中,建立損失與損害基金成為一大亮點。
COP27大會期間,阿拉善SEE生態協會聯合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SEE基金會)、紅樹林保護基金會(MCF)、湖北省長江生態保護基金會(CCF)等發起機構及會員企業,并攜手各屆伙伴,在中國角主辦、協辦了4場邊會,展現中國企業和社會力量應對氣候變化的成果,分享中國故事和經驗。
企業是應對氣候變化的主力軍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是全球規模最大、最重要的氣候相關年度會議。聯合國專門機構——世界氣象組織在COP27大會開幕式上發布《全球氣候狀況》報告指出,今年的極端熱浪、干旱和破壞性洪水已經影響了數百萬人,并造成數十億的損失。落實方案,成為本屆氣候變化大會的主題。
實現碳減排和可持續發展,離不開企業主體的參與。解振華在出席COP27會議時表示,中國著力構建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將建設美麗中國轉化為全民行動,動員公眾參與已經取得了很多成績和明顯變化,為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11月11日,在COP27中國角,由萬科公益基金會、大道應對氣候變化促進中心、阿拉善SEE聯合中國企業氣候行動(CCCA)共同主辦了“云集企業力量 共創零碳未來”主題邊會,政府代表、企業領袖、行業代表和智庫專家共同探討了在 SDGs 和雙碳目標下,企業如何應用商業和科技創新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邊會現場
過去兩年,在中國宣布“3060雙碳”目標以來,企業家們積極推動產業的低碳轉型,開展應對氣候變化的減排行動,從生產、運營乃至產業鏈上主動開展模式創新與技術升級,加快了邁向零碳的步伐,也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貢獻了力量。這些行動和經驗不僅有益于中國,也為全球綠色轉型注入信心與動力。
“在世界任何地方,我們都可以證明中國的減排活動正在為世界其他地區做出積極貢獻。只有我們共同努力,只有中國與世界雙向合作,我們才能解決氣候變化問題。”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會長Peter Bakker在致辭中肯定了中國減排對世界的貢獻。
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會長Peter Bakker
作為自2009年來歷次親臨COP大會現場的中國環保公益組織及企業家代表,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第二任會長、萬科集團創始人、C Team創始人王石明顯感覺到,“今年COP27的規模比去年大不少。”王石在致辭中說,過去十余年,中國企業家在氣候領域發生了身份的蛻變——從不了解到深入參與,甚至開始扮演引領者和領導者的角色,“中國很多企業處于快速吸收信息、采取行動的過程中,意識到要主動綠色轉型,并且把減排方案和成果帶到國際場合,通過交流和溝通進一步帶動更多減排行動,乃至成為全球氣候行動的領軍者。”
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第二任會長、萬科集團創始人、C Team創始人王石
阿拉善SEE生態協會是中國第一家以企業家為主體的環保公益組織, 來自地產、金融、制造、互聯網、文化、快銷、物流、醫藥等數十個行業的900多名企業家會員,正努力將企業家精神與環保公益高效融合,踐行企業社會責任。阿拉善SEE生態協會會長孫莉莉致辭時表示,企業是應對氣候變化的主力軍,綠色發展是碳中和時代的主流,當前環境下矢志不渝的企業是真正的行業引領者。
阿拉善SEE生態協會會長孫莉莉
在企業主動實現低碳轉型、推動經濟綠色復蘇的強大動力和歷史性機遇下,房地產和建筑行業及其產業鏈相關企業,正處于高排放行業價值鏈中。據統計,阿拉善SEE會員企業中,房地產企業占24%。在全產業鏈的節能減排行動方面,房地產企業必然有著巨大的提升空間。
邊會現場,SEE基金會氣候變化與商業可持續項目總監盧之遙就“中國房地產行業綠色供應鏈行動” 進展和成果進行專題分享。綠鏈行動通過引領中國房地產企業踐行綠色采購,繼而推動上游建材供應商提升環境表現。如今,已有106家房地產企業加入綠鏈行動,推出“白名單”和“綠名單”的建材綠色采購標準23個,篩選出環境合規白名單企業超100萬家,與中城聯采一起累積推動了超370億的綠色采購額。通過對近兩年的綠名單企業的減排核算,實現了447萬噸的碳減排量。
SEE基金會氣候變化與商業可持續項目總監盧之遙
這是中國房地產行業綠色供應鏈行動自2016年發起以來,連續6年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發布工作成果。這些成果,反映了中國房地產企業減排道路上的堅實探索,已經有了數據化、可量化的成果。
如何應用科技等手段解決碳中和挑戰?阿拉善SEE會員、妙盈科技創始人涂鑒彧在論壇環節分享時指出,數據與科技是碳中和與可持續發展的基石,妙盈科技將繼續致力于用數據與科技解決金融機構、企業和個人面臨的可持續發展與碳中和挑戰。
阿拉善SEE會員、香港豐寧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嘯宇表示,作為一家聚焦新能源投資和高端機械制造的企業,已經開展企業碳排查及制定減排行動,推動達成企業自身雙碳目標,未來還將增加新能源產業特別是風力發電的境內外投資和碳匯政策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研究。
阿拉善SEE第七屆理事、重慶項目中心創始主席、EKLARER益康生命創始人劉欣(左一)主持論壇,阿拉善SEE會員、香港豐寧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嘯宇(左二)在論壇現場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多次參與阿拉善SEE的活動,為企業氣候行動提振信心。會后,主辦方代表還拜訪了中國氣候特使解振華等中國政府代表團。
拜訪中國氣候特使解振華等中國政府代表團
中國企業氣候行動案例亮相COP27
通過中國企業碳減排的探索實踐分享,為到場的國際嘉賓提供了全球趨勢分析、戰略規劃等方面的啟發和思考。在COP27中國角,還發布了《2022企業氣候行動案例集》、《長江經濟帶氣候安全與零碳愿景展望》等相關案例及報告。
《2022企業氣候行動案例集》由C Team和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聯合發起,通過行業內專家的審核評選,共收錄27個企業創新減排的項目,涉及制造業轉型、交通結構調整、能源清潔化、建筑節能、污廢處理、綠色金融、公眾綠色生活與可持續消費八大領域,匯集了企業在各自領域內的前沿轉型經驗。
阿拉善SEE會員企業人福醫藥降低鍋爐天然氣耗量的減排實踐、萬科集團旗下成員企業“萬緯物流上海奉賢臨港零碳園區”項目、正谷(北京)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有機食物的零碳實踐、天風證券綠色金融工具創新案例,以及SEE基金會合作伙伴恒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綠色金融賦能低碳轉型案例均被收錄展示,展現了中國企業和行業轉型的決心、智慧與行動力,并激勵和推動更多企業加入創新減排的行動中,共同推動“雙碳”目標的實現。
原國務院參事、原科技部部副部長、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劉燕華對該案例集給出了高度評價,“《案例集》分享的綠色循環低碳的實踐案例,體現了企業作為自主創新的主體,在先立后破原則指導下的先行先試,體現了從無到有,從點到面,從小到大的嘗試。”
原國務院參事、原科技部部副部長、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劉燕華
在COP27中國角,還發布了《長江經濟帶氣候安全與零碳愿景展望》。該報告由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CCF聯合出品,近30位權威科學家、生態學家、水利專家、經濟學家、法學家、企業家在報告中直面長江經濟帶氣候變化的重大風險挑戰,向社會經濟與生態系統發出預警,并展望零碳愿景的實現路徑。
與會嘉賓共同見證《展望》發布
報告中收錄了包括中科生態、朗綠科技、阿特斯陽光電力、漢瑞藥業、遠大住工、人福醫藥、大洋塑膠、固倫軒霖、卓爾智城、聯想集團、金風科技、泰康保險集團、中合股份等阿拉善SEE會員企業在內共18家中國企業應對長江經濟帶氣候變化的行動案例。
為貫徹落實 “長江大保護”和“3060碳達峰碳中和”國家戰略,在兒童投資基金會和阿拉善SEE支持下,CCF發起了“零碳長江”項目,聚焦重點產業的綠色轉型、綠材綠電使用、基于自然的碳匯等領域,在社區、企業及校園等不同場景開展減碳、使用新能源及增加碳匯等示范,發動社會公眾參與雙碳行動,共同向零碳長江邁進。
可持續消費助力氣候行動
近年來,國際社會越來越關注消費端及個人生活對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的《2020年排放差距報告》指出,當前家庭消費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占全球排放總量的2/3,加快轉變公眾生活方式已成為減緩氣候變化的必然選擇。
11月9日,在COP27中國角,由阿拉善SEE、大道應對氣候變化促進中心、中國企業氣候行動(CCCA)聯合主辦的“氣候行動與可持續消費”主題邊會舉辦。來自食品、時尚、美妝等可持續消費領域的企業代表匯聚一堂,圍繞如何在不同領域共同推動可持續消費進行了深度交流與探討。
邊會現場
“低碳消費作為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角色轉型的重要環節,與生態鏈中的每一個個體都息息相關。” SEE基金會秘書長楊彪博士在邊會致辭時指出,企業提供的可持續產品,豐富了消費者的購物車,而通過不斷強化公眾綠色低碳的消費理念,也正倒逼生產領域的綠色轉型。產消兩端相互促進,持續推動著價值鏈綠色轉型進程。
SEE基金會秘書長楊彪
隨著雙碳目標的提出,可持續消費也成為“3060目標”的重要一環。目前,消費者對低碳環保的需求進入衣食住行各個領域,如何在未來繼續實現生活方式的可持續化轉型,也是目前企業正在探索的方向。此次邊會,來自各個領域的企業代表,圍繞不同企業如何在各自領域尋找可持續生活解決方案進行了案例分享、觀點碰撞。
阿拉善SEE瀟湘項目中心副主席、武漢當代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靜表示,在經濟發展及科技驅動下,居民的消費方式在不斷的提升,數字化的消費習慣已經形成,“可持續消費已經不僅僅屬于消費者本身,更是有賴于社會、媒體、政府機構以及企業之間的相互促進共同推動。”徐靜表示,每個人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期待更多的中國企業加入可持續消費行動,為可持續的消費品牌營造更好的成長環境。
阿拉善SEE瀟湘項目中心副主席、武漢當代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靜
企業作為可持續消費的重要推動者,可持續消費理念的有效推動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阿拉善SEE會員、正谷(北京)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創始人及董事長張向東現場分享了“Cavell瑰夏咖啡的碳足跡評價與可持續實踐”的食物碳中和典型案例。Cavell瑰夏咖啡的碳排放抵消,通過購買并注銷CCER(國家核證的自愿碳減排量)來實現最終的產品碳中和,具體參與的是云南迪慶倮馬水電站清潔能源項目。
阿拉善SEE會員、正谷(北京)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創始人及董事長張向東
阿拉善SEE內蒙古項目中心第二屆副主席、阿拉善盟宇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簡夢瑤分享了環境保護與提升當地居民生計相互協同下的可持續之路:一方面,企業將收購開發出售肉蓯蓉相關制品的所得資金,按照一定比例捐贈到沙之戀生態發展中心,用于梭梭種植戶的經濟補貼以及肉蓯蓉種植技術指導,形成完整的公益經濟可持續閉環;在“夢好田”項目中,企業出資收購野生蜂蜜,以更環保更高收益可持續的模式代替當地原有的以森林砍伐、非法捕獵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經濟模式,并將開發出售野生蜂蜜及相關制品的所得資金按一定比例持續投入雨林保護、技術指導、在地少數民族文化傳播等領域,從而形成完整的公益經濟可持續閉環。
阿拉善SEE內蒙古項目中心第二屆副主席、阿拉善盟宇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簡夢瑤
阿拉善SEE第七屆理事、重慶項目中心創始主席、EKLARER益康生命創始人劉欣也介紹了企業的可持續模式,“EKLARER為消費者提供可持續好物和服務的同時,也在傳遞價值觀。通過不同形式的共創,與消費者建立更深的鏈接和價值的認同。最后讓每一位消費者不僅僅是可持續消費的參與者,也可以成為可持續消費的倡導者和推動者,“我們希望幫助更多的人提高生命質量,引導大家開啟健康可持續的生活方式。”
阿拉善SEE第七屆理事、重慶項目中心創始主席、EKLARER益康生命創始人劉欣
未來,阿拉善SEE將繼續攜手會員企業及多方力量,在可持續消費領域展開更多的合作,共同打造面向未來的綠色低碳消費生活。
推動氣候和生物多樣性協同治理
生物多樣性是本屆COP27大會的一個重要氣候行動主題。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和氣候變化相互關聯和影響,解決生物多樣性喪失問題可以降低氣候風險和減少自然災害破壞,通過兩者的協同治理,更能增強面對未來自然風險的韌性,達成對公共利益的協同增效。
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家已參與到了環保公益領域中,并持續探索環境議題的解決方案。阿拉善SEE長期與會員企業、合作伙伴共同行動,推動了一系列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bS)的相關項目,開展了一系列生物多樣性保護及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實踐。
11月17日,阿拉善SEE與多家國內外機構主辦、協辦了“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協同的自主貢獻與全球協作”、“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推動氣候和生物多樣性協同治理”主題邊會。SEE 基金會秘書長楊彪及CCF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利民,與國內外企業、智庫、高校、研究機構、國際組織,交流分享了SEE基金會保護三江源、開展亞洲象、大熊貓棲息地及內陸濕地及濱海濕地生態系統修復工作,以及CCF開展的“協助巡護”項目進展情況,為下一步國內外如何推動政府、社會組織、企業、行業和公眾的通力合作,實現應對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協同增效提供新思路、新方向。
SEE基金會楊彪秘書長線上分享交流
項目開展過程中,阿拉善SEE還通過聯動環保項目中心,組織企業家會員、捐贈方、媒體等各界力量,開展荒漠化地區、三江源地區、大熊貓保護項目點等實地的深度探訪和徒步等公益活動,為在地伙伴機構提供更多支持和幫助,帶動更多公眾參與和關注生態保護事業。
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方面,SEE基金會通過生態、海洋及荒漠化防治三個NbS成功案例,以期為各屆研究機構、國際組織提供參考交流價值,并帶動企業家、科研機構、政府開展合作,共同探討全球環境議題的解決方案,為探索自然與人類和諧共生提供更多可能性。
“中國歷來都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派和實干家。”中國氣候變化談判代表團團長、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參加COP27時表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戰略,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發展道路。回首過去,十年來,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中開展的每一次行動務實穩健。如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國必將繼續為全球氣候治理進程作出新的貢獻。
從2009年哥本哈根到2022年沙姆沙伊赫,阿拉善SEE參加COP大會以及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的進程,也正是中國企業家從初學者、參與者、貢獻者到引領者的角色轉換過程。這既源于阿拉善SEE在低碳領域久久為功的不懈努力,也源于中國走低碳發展道路決心帶來的大勢所趨。未來,阿拉善SEE將繼續引領企業與環保公益組織等多方力量,凝聚共識、團結合作,共同行動,為全球攜手應對氣候變化貢獻中國企業和民間力量。
阿拉善SEE參會代表與嘉賓在中國角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