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胡 鈺 北京報道
就在三大巨頭苦苦探索、爭得頭破血流之時,一大批立足行業或地方區域的垂直類招聘網站倔強地從石縫中成長起來。與當年阿里巴巴的思路一樣,垂直類招聘網站在二三線城市和中小企業身上下足了功夫。有專家預測,招聘網站市場“螞蟻搬動大象”的奇跡有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上演。
本地化和專注的優勢
艾瑞2008年3月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稱,雖然綜合類招聘網站的優勢明顯,三國鼎立的局面暫時無法撼動,但以垂直區域性為代表的招聘企業呈現出的跳躍式發展態勢,正對綜合網站的優勢構成威脅。從2008年第二季度網絡招聘運營商市場份額來看,已有南方人才網、英才網聯、我的工作網、上海招聘網4家行業或地方區域性網站進入前十名,此類網站頁面訪問總量占TOP10總量的18%。
而投資者的青睞讓垂直招聘網站更為“氣粗”。從去年6月開始,愛爾蘭最大的網絡招聘集團Saongroup就先后與上海招聘網、北京Myjob網站、天津“易才網”、廣東中山的國際人才網達成了合作,累計注資達3000萬美元。Saongroup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他們還將在沈陽、重慶、成都、大連、寧波等地尋找合作伙伴。艾瑞咨詢分析認為,隨著國外財團大批資金、技術以及管理理念的進入,中國網絡招聘市場的激烈競爭會迅速蔓延到二三級城市。
“企業本地招聘比異地招聘要簡潔得多,時間長短和面試距離也直接影響著求職者。” 多年從事互聯網運營研究的周新寧認為,雖然大型招聘網站設置了全國各個城市的對應頻道,但是從應聘的指數來看,并不是那么火熱;尤其是企業的急需人才和最底層的職位,往往不愿意在大網站上發布,會首先考慮本地招聘網,甚至簡化到本地的跳蚤市場發布。
另外,大型招聘網站價格偏高,并主要面向大企業和知名企業。而中小企業投入招聘的成本有限,難在大型網站中拿到顯眼的位置和有針對性的服務。
易觀國際分析師認為,招聘是非常特殊的服務,本地化是一道坎。網絡招聘服務涉及網站、招聘企業、求職者之間的多次互動,并不是簡單的內容輸出或者平臺提供。區域差距直接影響企業和個人用戶的文化特點、消費習慣、收入水平。而城市分站制度只解決了招聘網站內部管理和品牌問題,并沒有解決企業的本地化問題。
英網股份董事長初殿松告訴記者,在招聘方面,企業真正的問題是中、高、特類人才難招,具有很強專業性和地域性的招聘網站可以集中資源來為企業解決這些問題。
記者發現,垂直類招聘網站往往與各類教育培訓機構、專業社會團體保持著緊密的合作關系,通過植入行業內部來拓寬求職者出路。比如中國服裝人才網聯合行業內權威平面媒體組織服裝設計比賽,并與香港服裝學院等高校展開對口的推薦人才就業。
“地方”圍剿“中央”?
然而面對雨后春筍般的垂直類招聘網站,幾大巨頭有些不以為然。前程無憂市場公關部經理王健說,招聘網站的行業門檻高,知名度、流量和簡歷庫會直接影響到招聘效果,沒有長時間的摸索和大規模的市場投入是很難長久立足的。智聯招聘網市場部經理陳旭認為,區域型網站的發展能力有限,企業客戶的“群聚效應”很明顯,哪里流量大,企業就會涌向哪里。
但目前國內大型招聘網站的發展區域還是集中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以及一些大型知名企業,而在中小城市和中小企業領域卻還是一個短板。中國勞動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07年末中國的中小企業已達4300多萬家,而且大多集中在中小城市。隨著這些中小企業的發展壯大,對人才的需求,特別是高端人才的需求必然增大。
可以說,招聘網站行業的大象與螞蟻之爭已經開始上演。
艾瑞咨詢的一份研究表明,行業細分的招聘網站雖然有不錯的生存空間,但并非適用于所有行業,只有“專業性強”、“門檻高”的行業招聘網站才較綜合類招聘網站具有優勢。
“HR服務領域是地域性很強的一類服務,10年內也不會出現中國所有的二級以上城市只有兩三個全國品牌的情況。”初殿松說,今天的國內招聘網站市場還沒有自身很強的“秦王”出現。“強,首先要形成對用戶關注的文化,此謂‘上兵’;其次是獨特的產品和營銷體系;再次是資本。沒有‘上兵’,就永遠沒有一統天下的勢力。行業演進正在加劇,新的主角,新的角斗,已經在進行。”(胡 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