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得沸沸揚揚的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出臺近兩個月,卻遲遲不見細則,根據業內人士的推測,除汽車和鋼鐵之外,紡織、有色金屬、船舶、電子信息和物流等行業將相繼被納入十大振興規劃之中,不過,由于該規劃比較籠統,涵蓋面廣且缺乏細則予以規范和制約,其效果如何還不得而知,對此,某些業內人士直言不諱的說“振興計劃沒有什么可以期待的”,因為過于高談闊論的振興規劃往往會因為不切實際、缺乏執行力而難以收到實效。
筆者認為,既然要振興產業,必須要讓從事該產業的企業有利可圖,無論是大企業還是中小企業,必然要獲得豐厚的利潤,才能促進行業的發展,眼下的問題,是從政策、資金等多方面給予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大力支持,讓他們脫貧致富,提升營業利潤,創造就業機會,形成一種良性循環,才能對經濟產生根本的促進作用。
為什么要大力扶植中小企業呢?因為大企業一般處于行業的上游,中小企業一般處于中下游,由于這個關系,大企業往往決定著產品和服務的定價權,而中小企業由于技術和運營模式的限制,只能依靠降低勞動力成本獲得利潤,因此,幫助這些中小企業完成轉型是產業振興規劃中必然要涉及的議題。
比如幫助這些企業建立屬于自己的B2B電子商務平臺,讓他們實現信息化,從線下經營轉移到線上經營,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降低運營成本,拓展市場和渠道。這幾乎是對中小企業傳統經營模式的顛覆。
這幾年我國的電子商務取得了迅猛發展,但仍無法滿足經濟快速增長的要求。在目前看來,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B2B,以淘寶為代表的C2C,以及以Vancl為代表的B2C是電子商務的主流,不過對絕大多數企業而言,B2B才是他們實現盈利最重要的商業模式,因為B2B面對的客戶群更為高端,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B2B和B2C的區別就像批發和零售的區別。
雖然國內有阿里巴巴這樣的B2B電子商務巨頭,但相對數千萬中小企業的龐大需求而言,仍然是杯水車薪,從這次金融危機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其根本原因在于阿里巴巴并未把所有的權利交給企業,加上激烈的競爭,阿里巴巴的B2B資源并不能滿足所有企業的需求。
打個通俗的比方,眼下的阿里巴巴就像個大超市,所有的中小企業就像擺攤設點的小商戶,隨著小商戶越來越多,他們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這個時候,這些小商戶只得另辟蹊徑。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阿里巴巴的成功,作為B2B電子商務的先驅者,它讓中國第一批接觸電子商務的中小企業實現了信息化,同時,我們也看到,阿里巴巴并不能滿足所有中小企業的需求。在筆者看來,中小企業使用阿里巴巴的同時,也需要建立自己的B2B電子商務平臺,通過該平臺拓展自己的渠道,這樣,中小企業在B2B領域將更有發言權。
國內目前已經有相關廠商關注到這一領域,ShopEx收購EcShop之后就將目光瞄準在了B2B市場上,作為國內最大的電子商務解決方案服務商,以ShopEx為框架的B2C企業應用已經超過33萬家,在B2C領域積累了豐富經驗之后,ShopEx進軍B2B將變得順理成章。
ShopEx的意義在于,他讓大多數廠商擁有了屬于自己的電子商務平臺,在過去,ShopEx主要發力于B2C領域,超過33萬家的用戶證明ShopEx是聯系廠商和客戶的絕佳渠道。由于B2B和B2C只在客戶類別上存在差異,鑒于ShopEx在B2C領域的成功,我們也有理由相信他會給B2B帶來更多可想象空間。
顯然,在這種情況下,中小企業信息化將有更多的選擇,當大面積的企業充分使用電子商務之后,他們的運營模式有望得到徹底的改變,國家應當以此為契機,出臺相關政策對他們予以引導和支持,鼓勵更多的企業使用B2B電子商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