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鋒科技
在手機業務慘遭限制后,華為啟動了一系列的調整工作,我們先是看到了榮耀的獨立,然后看到了華為內部架構的不斷調整。此前有消息稱,華為云與計算 BG 的調整已經開始幾個月了,存在多位管理崗候選人,但其中呼聲最高的還是大家熟悉的余承東。
1 月 27 日晚間,華為內部宣布了一項重大人事任命:
" 余承東,現任消費者 BG CEO,本次擬增任命 Cloud & AI BG 總裁(兼)、Cloud & AI BG 行政管理團隊主任、增任命 Cloud BU 總裁(兼)、Cloud BU 行政管理團隊主任。侯金龍,現任云與計算 BG 總裁,本次擬任命數字能源董事長。"
華為內部目前是什么情況?為云計算業務安排新的負責人是有什么目的?在余承東的帶領下,華為云能否在中國乃至全球云計算市場掀起新的波瀾?
在了解整件事情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華為 Cloud & AI BG(中文名:云與計算 BG)的歷史。其實華為對于云計算戰略意義的重要性,很早就有認知。早在 2010 年,整個行業對于公有云概念還是一知半解的時候,華為就已經啟動了 " 云帆計劃 ",把云計算看作是新興 IT 產業未來十年發展的發動機。
然而正如業內評價的一樣,華為起了個大早,趕了趟晚集。直到 2017 年 3 月,在華為中國生態伙伴大會期間,華為副董事長徐直軍才正式宣布成立 Cloud BU,致力于提供公有云服務。同年 8 月,華為內部下發《組織變動通知》,宣布將 Cloud BU 升級為集團一級部門,放言:" 三年干掉阿里,躋身世界云五強 "。
2019 年 12 月,華為云計算技術有限公司成立。隔年,華為宣布將云 ( Cloud BU ) 、計算產品線 ( 服務器等 ) 、存儲與機器視覺產品線及相關服務業務進行合并,正式成立云與計算 BG。據悉,云與計算 BG 是華為內部第四大 BG,排在運營商 BG、消費者 BG 和企業 BG 之后,可見其重要性。
在華為的云與計算 BG 中,云是最被華為寄以厚望的業務之一。根據 IDC 報告,在如今全球數字化的浪潮下,云計算作為信息化發展的核心基礎設施,正在變得越來越受歡迎。2020 年上半年,國內公有云服務整體市場規模達到 84 億美元,同比增長 51%,是一個在不斷提升的朝陽產業。
如今,在中央的推動下," 新基建 " 的東風勁吹。作為 " 新基建 " 最重要的基石,各大傳統行業的上云步伐都在加快。面對這波需求,各大廠商都鉚足了勁準備大干特干。阿里云宣布未來 3 年再投 2000 億元,用于技術攻堅和數據中心部署。騰訊未來五年將投入 5000 億,將陸續在全國新建多個百萬級服務器規模的大型數據中心。華為在 2020 年投資 1400 億,并持續在云、AI、數據中心等領域發力,希望通過建設云生態體系,實現 " 后發先至,彎道超車 " 的壯舉。
理想很豐滿,那現實情況如何呢?近日,知名市場調研機構 IDC 發布《2020 上半年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跟蹤報告》。報告顯示,在國內市場,目前排名前五的公有云服務廠商為阿里云、騰訊云、華為云、天翼云和 AWS,其中華為增速最快,排在國內市場第三位。
目前看來,阿里云在國內云計算老大的地位暫時難以撼動,國內公有云市場基本形成了以阿里云獨占約 40% 份額的一超多強格局,未來中國阿里云、華為云、騰訊云三足鼎立的局面將長期存在。
對普通數碼愛好者來說,余承東并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作為華為終端的 CEO,余承東是華為手機發布會的常客,他憑借著敢說敢做、激進張揚的行事風格,為華為吸引了不少關注度。正是這樣一個人,一手將華為手機業務做大做強,幫助華為終端在全球市場站穩了腳跟。
對華為來說,余承東就是一劑良藥。在帶領無線通訊業務團隊時,余承東親手欽點了第四代基站 ( Single RAN ) 技術,用與當時歐洲巨頭完全不同的架構完成升級換代,產品順利打入歐洲日本等發達地區市場。后來,余承東主動請纓前往終端部門。在他的帶領下,華為手機走上了自主研發的高端道路,曾經一度成為全球手機出貨量第一的品牌。華為內部 " 神終端、圣無線 " 的說法,指的正是余承東的壯舉。
2020 年 11 月份,任正非在華為云業務的匯報會上強調,華為云是未來華為發展的一個重要業務,必須抓住全球云服務這個重要的機遇。這個時候,把余承東這樣經驗豐富的高層調來負責云與計算 BG,不僅可以振奮員工士氣,更能夠表達華為發展云服務的決心。
根據虎嗅報道,有華為內部人士表示,對于這次人事任命,華為云與計算 BG 內部非常振奮。此次調整也是秉承著能者多勞,能者上的原則。要知道,無論是在 To B 還是 To C 市場,余承東都有著帶領華為實現第一的經驗。這樣一位能力 / 聲望頗高的高層到來,確實可以取得不錯的效果。
另一方面,就目前云計算市場環境來看,華為云仍與阿里、騰訊存在差距,只能另辟蹊徑。有業內知情人士透露,余承東此次上任云與計算 BG 總裁的目的,是要強化華為 " 云 - 端計算 " 的協同能力,整合現有核心技術,提升內部運作效率,加強產品與業務布局。
所謂 " 云 - 端計算 ",其實是微軟提出來的概念,即 " 云端 " 和 " 終端 " 都會具備很強的計算能力。前任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中國董事長張亞勤認為," 有的企業本來做產品做得挺好,全都跑去做服務,最后把產品也丟了,這就誤導業界了。" 所有服務都在云端運行是不現實的,所有應用程序都在本地終端上使用也不一定合理,強調 " 云 " 和終端的均衡將是更加合理的方式。
另一方面,自從華為消費者業務遭遇供應鏈危機后,余承東還在 2020 年 11 月成為華為智能終端與智能汽車部件 IRB 主任,成為手機、云計算、智能汽車三大業務的主管。表面上看,華為希望余承東能以自身魄力一舉推動三大業務的發展,但是小雷認為華為很可能是同時發展這幾項業務。
身為互聯網公司,阿里云有電商平臺、互聯網業務進行支持,騰訊云有社交業務、游戲業務進行支持,而華為的優勢在于硬件。現如今,手機和智能汽車都和云計算技術息息相關。手機可以通過云端技術變成 " 云手機 ",即便配置一般依然可以暢玩 3A 游戲。智能汽車可以利用云端數據中心的強大算力將汽車采集的數據進行運算,得到結果之后再輸出至汽車端,實現自動駕駛、智能車況管理等功能。
華為是典型的硬件公司,著力于專研技術,推出更先進的硬件產品。目前,華為在通信技術、芯片技術、云端技術、硬件設計等方面均處于全球領先地位。不僅如此,華為還在軟件端不斷鉆研,不僅推出了自研的鴻蒙系統,配套的華為地圖、華為搜索等一系列生態應用也在陸續測試上線。如果將這一切融合發展,那華為理想中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隨時可能到來。
遺憾的是,在美國的打壓制裁下,這一切的實現可能會比預期晚上許多。如果說被美國制裁前的華為布局云計算只是戰略性試水的話,那么在如今遭遇多方壓力,運營商業務遭海外市場限制,手機市場份額大幅萎縮的背景下,華為云承載著接下來成為華為第一大業務板塊的期待。
此前,有媒體稱華為即將出售手機業務,遭到官方辟謠。如今,隨著余承東負責華為云與計算 BG 的消息流出,手機業務出售的傳聞再度流傳起來。小雷認為,余承東上任華為云與計算 BG CEO,就是希望借此同時發展手機、云計算和自動駕駛技術,更加證明華為官方保留手機業務的態度。
就目前看來,手機、智能汽車這類硬件產品的市場規模非常龐大,甚至有望超越阿里的電商業務和騰訊的社交業務。通過更先進的云技術,提升自家硬件產品的賣點,再通過硬件產品反哺自家的華為云服務。如果華為真的能夠將手機、智能汽車等業務與云計算技術協同統一,那么趕超阿里云不是不可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