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是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驚羨了世界目光,這背后的驅動力是什么?數字經濟。中國信通院《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39.2萬億元,占GDP比重由由10.0%提升至38.6%,其年增速為9.7%,是GDP增速的3.2倍多。
2021年,數字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從信息化向智能化升級。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成為新型基礎設施。智能化工廠、無接觸銀行,數字虛擬人等新業態在居民生活中廣泛出現。2021年,中國進入智能經濟覺醒時代,三大趨勢呼之欲出:

趨勢一:技術+產業,融合創新為各行業提供價值創造新方式
一方面,是越來越多的技術“融合創新”, 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量子計算、生物計算、邊緣計算等各種技術相互融合,加速推動萬物從“互聯”進化到“智聯”。
另一方面,技術和產業也在進行越來越深度的融合,各個行業創造價值的方式正在發生變化。交通領域為例,借助AI等技術賦能,汽車行業可以創造“聰明的車”,道路交通行業可以創造“智慧的路”,產業融合后還能構建一個智能交通系統,可以提升交通效率,減少碳排放。據測算,15%的通行效率的提升,可以轉化為2.4%的GDP的增長。
今天,我們正在迎來技術創新的紅利,中國企業國際競爭力有望重塑,迎來“換道超車”的新機遇。

趨勢二:基礎設施持續升級,云上AI要跑得更快
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擁抱人工智能技術,使得數據量和模型量越來越大、要求訓練速度越來越快。這些新變化對原有的基礎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在算力方面有了兩大新變化。首先是算力異構化,要支持異構的各種算力,包括CPU、GPU以及各種領域內的定制芯片;其次計算部署位置分布式化,大量計算分布在大型數據中心、各種邊緣端,還有智慧園區、智慧工廠。
隨著這兩大需求的實現,AI將會真正像“水電煤”一樣,通過智能云可以快速的輸送到各行各業。
如今,是否擁有高性能、高性價比的算力,是否有覆蓋各個場景的全棧的AI技術,成為企業選擇云計算廠商的重要標準。
趨勢三:AI應用加速下沉,智能中臺成企業剛需
大山里的孩子,可以通過視頻網絡聽到城里老師的講課;基層衛生所的醫生在AI助手的輔助下,提高了看病效率,使得小醫院也能有大醫生; 同樣在AI老師傅的幫助下,小工廠車間也能制造出高附加值產品。AI正在實現普惠化,各行各業滲透率在不斷提升,而且還不斷下沉到偏遠地區和中小企業。
但是對于這些偏遠地區和中小企業來說,人工智能存在技術迭代快,應用門檻高等痛點。低門檻簡潔易用的AI智能中臺受到企業歡迎,因為可以讓每個企業可以快速、高效的搭建出適合自己的AI應用。
三大趨勢近在眼前,智能經濟時代已經開啟。但如何抓住時代紅利,企業智能化升級遇到哪些鴻溝,該如何克服?最新的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是什么?業內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洞察?亟待智能化升級的企業家們渴望交流和相互探討。

據悉,2021百度云智峰會將在7月29日舉行。現場將會云集業內大咖,行業企業領袖以及專家學者,融合創新、云智一體、產業智能化等將成為現場熱點話題,還有最新的各行各業智能化升級標桿案例發布。
困擾企業人士的上述焦慮,可能在這個一年一度的最大行業盛會上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