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晚間,京東發布截至 6 月 30 日的 2021 年第二季度財報。

整體來看,本季度京東營收超過預期,但是增速放緩;凈利潤低于預期,經營利潤大幅下滑,營收成本大幅增加,主要由于對擴大就業規模、員工薪酬福利、技術研發和基礎設施的持續投入,并讓利于供應商和消費者,京東集團始終保持低利潤率運營;年度活躍用戶穩定增長,目前為 5.319 億;此外,物流外部客戶收入占比過半。
財報發布后,京東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表示,“京東擁有幾十萬名全職員工以及現代化的智能供應鏈和基礎設施網絡,已成長為一家根植于、并服務于中國實體經濟長期發展的新型實體企業。”
營收增速減緩,投入加大致利潤率大幅下滑
財報顯示,2021 年第二季度,京東集團凈營收 2538 億元,同比增長 26%;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 7.9 億,2020 年同期為 164 億元,同比下滑 95.2%。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 46 億元,2020 年同期為 59 億元,同比下滑 22%。

報告期內,京東經營利潤為 3 億元,2020 年同期為 50 億元,同比下滑 94%,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經營利潤為 25 億元,2020 年同期為 56 億元,同比下滑 55.4%。
今年二季度,京東的營收保持增長,但增長相比較前幾個季度開始放緩。同時,凈利潤大幅下滑,利潤率表現不夠理想。京東方面的相關解釋是,由于對擴大就業規模、員工薪酬福利、技術研發和基礎設施的持續投入,以及營銷投入。

人員方面,京東體系上市公司及非上市公司員工數近 40 萬人,較去年同期新增了近 12 萬人。今年上半年,京東物流為 26 萬一線員工支付的月平均工資支出超過 1.1 萬元。此前,京東還宣布用兩年時間,將員工平均年薪由 14 薪逐步漲至 16 薪。
二季度,京東經歷了 618 周年慶大促,期間,京東在北京、上海、浙江等 16 個地區發放了消費券,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本消耗。不過,營銷獲得也使得京東獲得單季新增 3200 萬用戶,創下歷史最高單季用戶增長紀錄。目前,京東活躍購買用戶數 5.32 億,較去年同期凈增了 1.15 億。這中,超過 70% 的活躍用戶所購買的商品被送達三至六線城市。
徐雷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目前國際經濟形勢充滿挑戰,存在許多不確定性,下半年宏觀政策依舊支持消費,支持數字化對于部分行業的改造發展,內需支持提升,但出行和接觸式消費等恢復較慢。
從技術研發支出來看,自 2007 年以來,京東在技術上的投入累計達 700 億元。
同期,京東物流也發布了 Q2 財報,這是其上市后的首份財報。數據顯示,2021 年上半年,京東物流總收入 485 億元,同比增長 53.7%,其中外部客戶收入 265 億元,占總收入的 54.7%,同比增長 109.6%。
從收入結構來看,一體化供應鏈客戶收入 336 億元,成為京東物流營收的重要支撐。
不過,因長期加大網絡基礎設施、供應鏈技術研發等投入,以及進一步加大供應鏈解決方案及服務廣度深度、擴大就業規模等,京東物流上半年經調整后的 Non-IFRS(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凈虧損為 15 億元。除此之外,京東物流上半年研發投入 14 億,占總收入的 2.8%,同比增長 55.2%;為一線員工薪酬福利開支為 172 億元。
徐雷:京東與平臺經濟模式有著本質不同
2021 年第二季度,京東零售收入 2325.57 億元,同比增長 22.73%;物流收入 260.61 億元,同比增長 45.71%;新業務收入 69.63 億元,同比增長 60.25%。
從收入構成來看,京東收入來源主要還是電子產品及家用電器商品的銷售,占比為 54%,其次是日用百貨商品收入。綜合來看,報告期內,京東服務收入增長強于京東商品收入增長,同比分別為 49.2%、23.3%。

上一季度開始,京喜業務從京東零售中分離出來,歸入新業務項。新業務主要包括京東地產、京喜、海外業務和技術舉措。
近一年來,京東對社區團購等新業務決心巨大,視其為下沉市場拉新、生鮮供應鏈優勢鞏固的重要陣地。從新業務 60% 的增長來看,京東在下沉市場的布局已有成效。不過,社區團購業務需要持續燒錢和虧損,報告期內,新業務的經營虧損從去年同期的 11.7 億元擴大至今年的 30.2 億元,同比擴大 158%。
目前,行業也普遍面臨企業戰略收縮、裁員的問題,同程生活等不少同行退出市場。此前,京喜拼拼業務已傳出調整的消息,對于京東來說,在利潤率和虧損壓力下,社區團購業務可能繼續收縮態勢。
此外,此次財報還透露出一個重要信號,京東多次強調新型實體企業的定位。
“京東是一家兼具實體企業屬性和數字技術能力的新型實體企業,與平臺經濟模式有著本質的不同。”
徐雷在財報電話會上表示,監管政策不是對互聯網限制和打壓,而是營造更加公平和規范的環境,監管大方向有助于京東業務發展。
耐人尋味的是,徐雷還提到,“京東的業務邏輯是創造穩定的,更大規模的高質量就業,形成從商業價值到社會價值良性循環,而不是通過過度價格補貼打壓競爭對手,壓榨品牌商利潤,從而把行業帶入畸形發展的惡性循環。”
從京東的判斷來看,將受益于互聯網行業監管,比如年初開始陸續有一些“二選一”的品牌回歸京東,包括星巴克和雅詩蘭黛。針對已經回歸或者新加入的品牌,京東會提供不同層級的商家支持計劃幫助品牌發展。
今年以來,互聯網行業整體面臨強監管壓力,阿里、美團都面臨了反壟斷的壓力。隨著京東向實體經濟方向發展,未來頭部的電商類企業發展路徑也可能將逐漸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