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30 日消息,據聯合報消息,蘋果上季營收躍增 29%,iPhone 營收大增 47% 至 389 億美元,但金額都不如分析師預期,原因是“芯片荒”導致上季營收損失 60 億美元,蘋果還示警指出,本季芯片短缺沖擊可能更大,引發投資人擔憂蘋果因應全球供應鏈亂象的能力,中國臺灣地區蘋果概念股也首當其沖。
蘋果股價 29 日早盤應聲重挫超過 3%,將全球市值王的寶座拱手讓給微軟。
蘋果財務長梅斯特里坦言,部分蘋果產品的等待時間比公司預料的更久。他說,供應鏈受阻導致上季營收損失 60 億美元,本季可能會更嚴重。
對于供應鏈缺料影響,蘋果執行長庫克表示,問題來自芯片短缺,不再是新冠疫情相關的供應鏈亂象。他說,供應限制沖擊所有產品,特別是 iPhone、iPad 和 Mac。庫克歸咎傳統制程芯片,而不是用在最新款 Mac 里自家設計的芯片。
庫克說,雖然蘋果的東南亞工廠產量在十月底前已經“大幅改善”,但芯片荒仍未結束,且正在影響蘋果“大多數產品”,預料缺料會持續至年度第一季,但還要“再看看后面的情況,很難判斷。”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兩大贏家 Mac 電腦和 iPad,營收分別較去年同期成長 1.6% 和 21%,金額達到 92 億美元到 83 億美元,都優于分析師原估。涵蓋 Apple Watch、Apple TV、AirPods 等裝置的部門,上季創造 87.9 億美元的營收,年增 12%。
涵蓋 App Store 等業務的服務部門,營收較一年前成長 26% 至 182.8 億美元,優于分析師預期的 177 億美元。投資人先前就好奇,蘋果隱私權新規打擊第三方服務,是否有利于自家廣告業務。
供應鏈問題導致蘋果當季營收直接減少 60 億美元,投資人擔憂連“大無敵”的蘋果都會受到缺料影響,昨天臺股蘋果指標概念股早也遭逢賣壓。知名蘋果代工廠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昨天出席財訊永續企業影響力論壇后表示,不清楚大客戶的細節,若是對年底的影響,可能是指越南,而越南的疫情確實有一些影響,但已逐漸恢復中。
不過,劉揚偉也表示,今年大概是鴻海過去十年來,營收與獲利表現最好的一年,同時,下一個產業的兩件大事,一個是電動車,另一個就是元宇宙,鴻海一定會有 Metaverse 相關產品。
臺達電執行長鄭平昨在線上法說會坦言,第三季缺料問題影響出貨及毛利率表現,但目前看來第四季訂單狀況不錯,會比第三季好一點;臺達電董事長海英俊解釋,毛利率下滑主要是成本增加,其中有一部分是因為客戶缺料,例如車廠缺料,臺達出貨也被迫慢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