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回撥陌生未接來電可能產生高額吸費”的傳言,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表示,通過大量詳盡調查,高額吸費基本不存在可能性,其實是一些不法分子為推銷所謂群呼設備而利用互聯網所做的欺詐性宣傳。
和很多人一樣,陡然看到這樣的調查結論,筆者內心有一種說不出的不信任。這種不信任,來自于這個結論與現實生活遭遇的明顯不相吻合。相信如今很多擁有手機的人,都或多或少有過被這種“響一聲電話”騷擾過的經歷。在這種電話剛剛出現的時候,筆者也曾回過幾回。每次都會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每次手機話費都要大幅度流失。可是,如今工業和信息化部在經過一番所謂的調查之后,竟然說這種電話高額吸費基本不存在可能性,這就難免讓人產生疑慮與不解了。
實際上,一開始工業和信息化部宣布將對電話回撥詐騙問題進行調查時,就有人明確對這種由利益涉及主體之一來主導調查本身的公信力提出過質疑。此前曾有業內人士向媒體介紹說,在這種“響一聲電話”騙局的背后,實際上有一條由五級單位組成的利益鏈,其中的二級單位就是電信公司或移動運營商。而根據目前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國的大型電信運營商,無不受工業和信息化部的管轄。讓相關部門來組織調查這種電話騙局固然有著某些積極的意義,但過多的利益糾纏關系,足以讓人對這種調查本身的公信力事先打了一個問號與折扣。工業和信息化部才宣布說要進行調查,近日立即拋出了“高額吸費基本不存在可能性”的結論,如此快速得出的結論,實在有些難以讓人不懷疑其本身的真實性與可信性。
相關部門固然有自身的利益存在,但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無疑更為關鍵。也許,目前這種“響一聲電話”騙局的背后確實有著一些人們誤解的因素,但對于廣大民眾來說,他們需要的絕對不是一種近乎于走過場的調查形式,而是一種足以嚴謹與負責的態度,是一種足以公正、嚴格的程序,這才能夠服人。
百度一下(baidu.com)“吸費電話”,相關網頁多達2,050,00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