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NNIC互聯網發展研究部高級研究顧問 王恩海
互聯網的本質是信息共享與信息溝通.在不同的互聯網發展階段,互聯網信息的共享程度和信息溝通的方式也不盡相同.CNNIC調查數據顯示,近兩年來網民在互聯網上的信息溝通方式正在由電子郵件向即時通信過渡,體現出了互補與替代效應.
由上圖可以看出,網民對電子郵件的使用率由2005年底的64.7%逐步下降到2007年底的56.5%,而同期對即時通信的使用率卻由2005年底的41.9%逐步上升到2007年底的81.4%.這一降一升的交替過程,刻畫了網民信息溝通方式的變遷.
CNNIC認為,造成這種互聯網上的信息溝通方式變遷的原因,主要是:
(1)即時通信功能的增強.現在即時通信的功能逐漸強大,不但具有實時與對方傳遞信息的功能,更可實現留言、在線交友、二人世界聊天、語音聊天、視頻聊天等電子郵件不具備的功能,而這些功能很好地迎合了網民的需求,所以深得網民青睞.
(2)即時通信的客戶端軟件更簡單易用.即時通信只需要下載并安裝聊天軟件客戶端即可,而電子郵件客戶端(如Outlook等)還需要配置接收、發送服務器等,而對于安全性要求高的郵件還需要配置端口、安全認證等.
(3)中國網民的年輕化特征.CNNIC調查結果顯示,僅25歲以下的網民就超過總網民的一半,所以中國網民的年輕化特征非常明顯.而年輕化也正是我國即時通信用戶的典型特征,這也就導致了占網民大多數的年輕網民對即時通信的鐘愛.
(4)與中國互聯網發展特點有關.由于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歷史相對較短,而且中國互聯網處于發展起步階段,所以當前階段中國互聯網應用以休閑娛樂為主.在大眾網民心中,電子郵件是一種偏正式的、略繁瑣的信息溝通方式,每封郵件既要鍵入對方的郵件地址,又要寫郵件主題,然后才開始寫郵件內容;而即時通信則是較休閑隨意的溝通方式.因此,即時通信這種符合互聯網時代特征的應用必然會發展勢頭良好.
(5)即時通信的連帶作用.即時通信多數是熟人之間的交流方式,當一個經常使用即時通信的人希望與他的朋友溝通時,非常自然的會想到對方也使用同樣的方式,如果對方沒有,則必然會推薦其使用.這也就難怪我們經常在公交車或地鐵里聽到的“你有QQ嗎?你有MSN嗎?我加你呀”.
(6)即時通信的強粘性.當一個用戶使用了即時通信,他對即時通信的依賴程度一般會越來越強,導致其即時通信的聯系人越來越多,平均每天的聊天時間也越來越長.
由此可見,在中國互聯網當前發展階段,即時通信使用率的上升實屬必然.而在網民總的信息溝通需求量一定的情況下,也會帶來電子郵件使用率的下降.但這是否意味著這種趨勢會持續下去?甚至幾年后電子郵件應用會走向沒落?
從世界互聯網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看,電子郵件應用不但不會衰退,而且還非常興盛.
由上圖可見,美國和韓國對電子郵件的使用率要遠高于中國,但其對即時通信的使用率卻遠低于中國.中國網民對休閑類的即時通信的使用呈現明顯的中國特色.但這一特色會隨著中國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而變弱,中國網民的互聯網娛樂傾向也會變弱,而其他與傳統產業、傳統服務業相關的互聯網應用將得到加深加強,這也正是中國互聯網走向成熟階段的標志.具體到互聯網信息溝通方式,預計未來幾年內,在中國即時通信的使用率將會維持在一較高水平,而對電子郵件的使用將會略有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