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六上被告席,只為一事,那就是音樂下載侵權。
一夜之間登上眾多媒體頭條,也一天之間,登上了美國聯邦的法院。
作為普通人,我更愿意唱片公司也好,互聯網公司也好提供免費下載業務。(請原諒我的無恥)畢竟,在有免費的情況下,誰會選擇付費呢?
“免費”兩個字動了誰的蛋糕?
以百度為首的搜索引擎運營商堅持為網友提供最優質和最自由的互聯網服務,同時還有眾多的不知名小網站,門戶網站的博客、小空間里存儲的多了去了,能咋樣?
如果能制止互聯網的免費下載,早在第一次告百度時就已經下馬了。
2003年,蘋果公司推出了iTunes網上音樂商店,只要花上99美分,就能下載一首受版權保護的歌曲。可以說,一首歌只要99美分的電子音樂付費下載,是網絡音樂下載和唱片公司第一次達成共識。截止到2007年7月底,iTunes已經有30億首歌被付費下載,這是在美國。
但,今年年初,付費音樂下載霸主蘋果公司打算推出一項免費音樂計劃,讓客戶免費訪問其整個iTunes音樂庫,但作為交換條件,客戶需要以較高的價格購買iPod或iPhone產品。近日,蘋果正在與各大音樂公司就合作事宜展開談判。如果計劃得以執行,唱片公司也將從蘋果公司銷售的產品中獲得利潤分成。這也是美國。
百度從提供mp3下載之日起,流量飆升,同年七大國際唱片公司聯手控告百度提供了部分未授權的MP3下載鏈接,百度被迫做頁面跳轉(這個改變對普通用戶而言多了一大步,不過變相給百度增加了流量)。這個就是中國的版權保護之路。
一方追,一方打,其實并不是一兩個公司之間的官司,互聯網業爭取網民的商業做法很典型的超過了唱片界版權保護的噱頭,如果中國的唱片業也參與像美國一樣的分成,就不會這樣咬住不放,如果中國的互聯網業能放開自己的一點禮儀來保全聲譽,也就不會上訴6次還是拖著。
“不管你承不承認,免費音樂已經是大勢所趨。” 所以,唱片公司和監管部門,有打擊盜版的時間,還不如多想想如何與互聯網公司合謀一個共盈的方式,就可以真正的禁止了免費音樂下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