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著名社交網站Facebook日前面向中國用戶推出了中文版頁面,目前,中國內地用戶在訪問Facebook.com時,將自動跳轉到簡體中文頁面。此外,面向中國臺灣和香港地區的繁體中文頁面也已經上線。
對于Facebook這個名字,熟悉互聯網的中國用戶早已耳熟能詳,不過真正成為Facebook用戶的卻屈指可數,原因之一就是語言問題,而這也成為了中國本土SNS崛起的機會?,F在面對的現實是,Facebook已經推出了中文版,語言將不再成為障礙,Facebook是否會在中國一呼百應,重現在美國的輝煌?
Facebook首先將遭遇它在美國的對手Myspace,雖然后者在中國的策略與Facebook不同。以曲線入股本地運營團隊的方式,Myspace進入中國并且承諾不參與運營,似乎更加靈活與適合本地市場運作。然而相同的是,兩者進入中國市場雖有先后,但是否都已經喪失先機不無疑問。在很多網民已經被其他本地SNS網站納入囊中后,要說服他們轉換到新的平臺上存在一定難度。早來的MySpace沒有搶得先機,晚來的Facebook可能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
在本土的SNS中,一向自我標榜是中國Facebook的校內網則遭遇到了正牌的Facebook.一樣都是從高校學生群體發家的校內網,牢牢占據了國內2000萬大學生的市場?!感取沟拿执_實是初期發展的助力,但是能否像美國的Facebook一樣,順利的從校內跨向校外可能是目前最大的苦惱,因為學生的消費能力與用戶規模有目共睹。Facebook進中國又能夠重演當年美國歷史嗎?可能存在相當難度。
此外,Facebook搶先在美國推出開放平臺,此一戰略加速了其發展,并將用戶數推上了與MySpace同一個級別。這個手段在中國并不缺乏跟進者,就是在國內領先推出開放平臺的51.com,以及其后跟進的校內網,乃至于前些時候谷歌在中國開始推廣OpenSocial開放平臺標準。由于開放平臺必須要有足夠的用戶數量才會吸引第三方的應用開發商參加,自稱擁有1.2億注冊用戶的51.com推出開放平臺馬上就吸引了行業的關注。Facebook進入中國之前雖然已經有了很好的開放平臺基礎,但是其第三方應用大部分為英文,而且在中國的用戶數不足以支持其吸引本地開發商,其開放平臺的優勢能否起到作用不無疑問。
除了51.com與校內網之外,國內最大的社交網絡應該要算QQ空間莫屬。騰訊以其實時通訊軟件客戶端優勢強推QQ空間,競爭優勢相當明顯,以至于51.com以及百度紛紛推出各自的實時通訊軟件"51掛掛"以及"百度Hi"來進行用戶鞏固與市場攻堅,其中51掛掛在各大下載網站的下載量總和已經超過2000萬次,百度Hi則開始結合明星資源進行娛樂營銷。事實上,國內的SNS已經從網站上的市場競爭進入到了客戶端的市場競爭,整個格局已經非常不同,如果acebook不出奇招,只想著重演美國的發展歷史,從第一個用戶開始拉動他的線下關系煉來擴大在中國的用戶群體,在面對本地的業者上將會倍感吃力。
不論是任何一家SNS,都會被質疑其營利能力。事實上不論美國的MySpace或Facbook,都還沒辦法在營利能力上證明自己。而國內的SNS除了QQ空間的收費能力頗令人側目之外,其余的51.com以及百度Hi各有其打算。外傳史玉柱投資51.com雖然一直沒有獲得證實,但是在中國互聯網上靠著網絡游戲能掙錢已經是人盡皆知的秘密,至少做門戶發家的搜狐已經在上個季度的財報更加證明這件事情。而Facebook如果想靠著互聯網廣告在國內營利,恐怕不見得能有在美國一樣順利,畢竟美國的互聯網廣告整體CPM價格要遠高于中國。在中國,流量并不直接能等于廣告營利能力。
SNS的競爭格局在中國已經進入了晚期階段。雖說這個階段晚期,但卻是暗潮洶涌,任何一個疏忽可能都會喪失成為最大的機會,導致公司的市值將可能與對手差距幾倍。不論是開放平臺,實時通訊軟件,或者是營利能力的競爭,Facebook進中國都將面臨一場嚴峻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