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旗下的文化運營公司——少林歡喜地在淘寶開店,主要經營功夫運動品、生活禪用品和少林法物等,其中標價為9999元的《少林武功醫宗秘笈》最吸引人眼球。消息傳出之后,人們過多的將注意力集中在了少林傳統文化與現代商業社會的沖突上了,而忽視了少林寺網上開店行為背后的慈善之舉。
少林寺歡喜地淘寶店上有一個名叫“慈善與公平貿易”的專門頁面,聲明了其在開店之初就定下了慈善方針。少林寺的慈善行為,有“1%、5%與0“三個數字。1%,每一百元的營業額中,都有一元用以救濟孤兒;5%,每百分之五的稅前盈余都用于社會公益事業;0,每年的庫存盈余都將協同廠商用于貧苦地區的物質支援。除此之外,少林寺歡喜地的商品銷售都秉承“公平貿易”的精神意涵,幫助留守在農村的婦女和老人,改善他們的生活,同時保護和傳承中國傳統的織布工藝。這樣一來,少林寺網上開店行為從頭到尾都滲透著慈善之舉。
時代在不停的進步,佛家以慈悲為懷的信條并沒有改變。從電影《少林寺》、少林CEO到商標權爭議、開辦文化影視公司,少林寺逐漸融入了現代社會,但以慈悲為懷的信念沒有變。少林寺本身也成立了慈善機構,長期以來,一直資助包括孤寡老人、兒童等在內社會弱勢群體,每逢重大自然災害事件的發生,也少不了少林寺的影子。4月底,河南省有關機構推出的“2008河南慈善排行榜”上少林寺就榜上有名。
時值汶川大地震發生一月有余,各家企業機構紛紛慷慨解囊,賑災方式千奇百態,都無不是向災區人民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其災后重建。社會在發展,慈善方式也在不停的發展。必須要思考如何將慈善行為與社會發展結合起來,創造更大的社會效益。
昔日和尚慈善化緣的方式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曾經有報道,一百多名大學生在烈日下奔波了三天,跑了近百家單位,只有一家捐了1000元善款。少林寺盡管名頭很響,但是要想靠昔日化緣的方式來搞慈善活動,恐怕是出力不討好,沒有好的效果。少林寺以慈善的目的來淘寶開店,是將電子商務的巨大優勢應用到了慈善活動中,是一種創新。少林寺用電子商務的方式進行慈善活動,一下子將募捐對象擴大到了超過1000萬的網絡購物用戶,不分時間和地點進行募捐,必將產生更大的社會效益。
少林歡喜地的網店生意越紅火,就能救濟到更多的孤兒;天價布鞋賣的越多,就會有更多的老人和婦女的生活得到改善。少林寺歡喜地網店正是因為從商品的生產到銷售都滲透著慈善之舉,必將得到更多消費者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