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反壟斷法8月1日將正式生效,標志著中國市場經濟發展步入新的階段。當然,從法律出臺,到實施的完善,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與此同時,由互聯網實驗室牽頭,聯合各領域數十名專家學者組成的項目組完成的《中國高科技領域壟斷狀況調查報告》(簡稱《壟斷報告》)即將陸續推出。這是中國第一份壟斷調查報告,具有極大的開創性意義。標志著中國反壟斷從過去搖旗吶喊的呼吁階段進入了真正理性的調查和評估階段,為中國反壟斷順利進入未來實際訴訟的操作階段提供有力支持。
《壟斷報告》涉及高科技領域的互聯網、傳媒、軟件、電腦、半導體、電信、IT服務、數碼等將近十個大行業,涉及CPU、操作系統、辦公軟件、搜索、即時通訊、移動通信、電子商務、固網、通信設備、手機、IT服務等數十個細分行業與領域,包括了微軟、英特爾、騰訊、中國移動、中國電信、淘寶、阿里巴巴、分眾、IBM、思科、Nokia、SAP等數十家企業。體現了國內、國外公司一視同仁,巨頭顯性壟斷和一些隱性壟斷同時兼顧的原則。不帶偏見,甚至不帶先入之見,站在中國高科技的全局上,理性冷靜審視反壟斷問題。
由于反壟斷具有高度的復雜性,參與本次調查和指導的專家學者除了高科技行業之外,還包括經濟學家,以及知識產權領域、傳媒領域和律師界的人士。本次調查從探討到操作,互聯網實驗室以及相關專家學者進行了長達兩年多的研究準備,聯合了多家協會、高校、研究機構和重要媒體。而此項工作最基礎的準備,已經有十年之久。
《壟斷報告》從獨立第三方的角度出發,第一次比較系統、全面的定量和定性的調查和研究報告,對于推進中國反壟斷進度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本次調查充分借鑒了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反壟斷的實踐經驗,借鑒了他們的壟斷判斷標準,以及壟斷程度的衡量標準。除了開展多個專項調查之外,基于大量前期第三方的數據和調查結果,通過資深專家學者把關的研究方法論,對產業壟斷狀況做出定量評估,對于主要的濫用壟斷措施進行跟蹤調查和歸納總結,評估了壟斷造成的危害程度。
我們必須指出一個普遍的誤區:很多人理所當然認為,反壟斷就是反對壟斷本身,壟斷天然就是惡的,就是要打擊的。事實上,壟斷有時候是一個企業卓越競爭力的最高獎賞。反壟斷主要是反對濫用壟斷的行為。所以,我們調查壟斷的現狀,僅僅是更全面了解產業狀況。而不是錯誤地當作是尋找打擊目標。
因此,具有挑戰性的是,《壟斷報告》第一次嘗試對壟斷造成的對于產業、消費者、國家和競爭對手的損害程度進行了分析,對于壟斷造成的潛在進行了損害估算。并且也提出了相應反壟斷建議??梢怨┫嚓P部門決策支持和有力參考,也可以為業界進行更廣泛的探討和爭論。
由于本次調查報告涉及范圍廣泛,內容重大。所以,《壟斷報告》內容將采取逐步推出的辦法,成熟一塊推出一塊,將逐步覆蓋整個高科技產業。研究內容也動態更新,根據專家、業界、政府、企業和社會等各個層面的反饋意見,不斷升級完善,力求更加科學、客觀、理性和準確。希望通過常年跟蹤,每年提升。在長期的努力和完善后,逐漸形成產業影響力和權威性。
互聯網實驗室董事長 方興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