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柳華芳
在利用李開復的超強人氣和號召力建立中國據點之后,谷歌在中國進入了微妙的時期。李開復一直不遺余力地發揮自己的影響力來幫助谷歌在大學生中的品牌樹立,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是也有副作用。所以,谷歌中國的市場推廣戰略應該更加務實、更加豐富、更加快速、更加“馬云”。
中國很多大城市堵車嚴重,所以戶外站牌等廣告被關注度是很高的,同時也是會被重復閱讀的,所以個人認為谷歌應該采取更豐富的廣告形式,來全方位立體地、多次重復強化式地去宣傳品牌。
舉個例子,恐怕大多數大學生對校園的演講不感興趣,他們中多少人在談戀愛,多少人在閑逛,多少人一起去游玩,學生大多沒錢,所以公交牌上的廣告他們絕對能全記住。在校園市場的推廣上,谷歌可以學習借鑒中國移動、校內網的校園經驗。我個人覺得如果谷歌中國預算充足的話,電視廣告也要做。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百度、騰訊三巨頭氣勢洶洶,各自都在兇猛拓展業務面,搶奪廣告主。阿里用阿里媽媽把自己的中小企業變成廣告主。而百度也不省油。百度做C2C業務是一個開始,以后肯定做B2C,直面阿里系的巨大壓力,搶奪廣告主資源。而騰訊則利用自身客戶端壟斷地位做營銷,同時開拓了很多搜索和社區新產品,不讓阿里與百度。
谷歌中國相比于三巨頭,目前沒有具備明顯市場領導地位的產品,卻受到阿里、百度爭奪廣告主的巨大壓力。搜索技術和體驗完全領先百度之后,谷歌中國的后開復時代也就開始了,它是谷歌中國在市場份額上突破的階段。
后開復時代,谷歌中國從生存期到成長期,陽光、水分、肥料一樣不能少,而且必須是中國的水、中國的土、中國的陽光,不能把市場壓力過分集中于李開復影響力上。
博主簡介:京城IT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