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科技領域壟斷調查報告》發布,中國反壟斷漸入高潮
2008年8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開始實施,同期,互聯網實驗室《中國高科技壟斷調查報告》也正式發布。
報告指出,長期以來,中國老百姓生活在種種戴著高技術光環的壟斷之下,由于年深日久缺少壟斷監管,處于市場支配地位的部分企業在不知不覺中對產業和社會利益形成了極大的侵害。反壟斷法的出臺和實施,對這些行為的規范指明了方向,也會對高科技領域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哪些怎樣才算是壟斷,什么樣的壟斷危害性最大,我國高科技領域壟斷情況是怎樣的呢?2008年,互聯網實驗室(www.chinalabs.com)對高科技領域壟斷情況進行了摸底排查,從壟斷程度、壟斷趨勢、壟斷危害程度、壟斷危害趨勢以及壟斷與危害綜合評價五個方面對中國高科技領域的企業進行定量和定性的研究,于近日與博客中國聯合發布了 《中國高科技領域壟斷調查報告》。
《壟斷報告》顯示,騰訊、百度、淘寶等公司在互聯網領域存在壟斷,央視和分眾在傳媒業領域的壟斷程度較高,英特爾在半導體芯片領域壟斷嚴重,微軟和ibm分別在操作系統和it服務領域存在較高的壟斷,佳能、甲骨文、索尼等也在榜單之上。
互聯網實驗室分析師介紹,本次《反壟斷報告》調查范圍主要集中在互聯網、計算機及外設、通信、傳媒、數碼電子、半導體、軟件、IT服務等領域,共涉及16個細分領域。
《壟斷報告》將壟斷程度分為五個級別。四種形式分別是:絕對壟斷、高度壟斷、中度壟斷、輕度壟斷和初步壟斷,把壟斷危害程度定為評價目標。
反壟斷法專家認為,該報告突出反映了我國高科技領域的壟斷現實和現狀,為國家反壟斷提供了重要執法參考資料。